⒈ 龙驾车。指皇帝的车驾。为皇帝驾车的骏马。
⒈ 龙驾车。
引晋 郭璞 《祝融赞》:“祝融 火神,云驾龙驂。”
⒉ 指皇帝的车驾。
引《魏书·李平传》:“凤服龙驂,尅驾近日。”
南朝 梁 沉约 《侍宴乐游苑饯徐州刺史应诏》诗:“沃若动龙驂,参差凝凤管。”
唐 虞世南 《奉和至寿春应令》:“龙驂驻六马,飞阁閲三休。”
唐 李适 《奉和立春游苑迎春》:“稍觉披香歌吹近,龙驂日暮下城闉。”
⒊ 为皇帝驾车的骏马。
引南朝 梁 萧子显 《奉和昭明太子钟山讲解诗》:“金輅徐既动,龙驂跃且鸣。涂方后尘合,地迥前笳清。”
“龙”字共有1个读音: [lóng]
汉字 | 龙 |
---|---|
读音 | [lóng] |
注音 | ㄌㄨㄥˊ |
部首 | [龙] 龙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5 部外:0 |
异体字 | 龍 竜 龒 㡣 䮾 ???? ???? ???? ???? ???? ???? ???? ???? ???? ???? ???? ???? ???? |
字形结构 | 独体字 |
繁体字形 | 龍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9F99 |
其它编码 | 五笔:dxv|dxyi 仓颉:ikp 郑码:gm 四角:43014 |
笔顺编码 | 13534 |
笔顺笔画 | 一ノフノ丶 |
笔顺名称 | 横 撇 竖弯钩 撇 点 |
1.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身体长,有鳞,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
2.封建时代用龙作为帝王的象征,也用来指帝王使用的东西:龙颜。龙廷。龙袍。龙床。
3.形状像龙的或装有龙的图案的:龙舟。龙灯。龙车。龙旗。
4.古生物学上指古代某些爬行动物,如恐龙、翼手龙等。
5.姓。
龙
(龍)
lóng ㄌㄨㄥˊ
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龙舟。龙灯。龙宫。龙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龙点睛。龙蟠虎踞。 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恐龙。 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龙颜。龙体。龙袍。 姓。英语 dragon; symbolic of emperor
德语 Drache (S),Long (Name) (Eig, Fam),Schlange (auf der Speisekarte) (Ess),Radikal Nr. 212 = Drache, Drachen
“骖”字共有1个读音: [cān]
汉字 | 骖 |
---|---|
读音 | [cān] |
注音 | ㄘㄢ |
部首 | [马] 马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1 部外:8 |
异体字 | 驂 ????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繁体字形 | 驂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9A96 |
其它编码 | 五笔:ccde|cgce 仓颉:nmikh 郑码:xzgp 四角:73122 |
笔顺编码 | 55154134333 |
笔顺笔画 | フフ一フ丶一ノ丶ノノノ |
笔顺名称 | 横折 竖折折钩 提 撇折 点 横 撇 捺 撇 撇 撇 |
古代指驾在车辕两旁的马。
基本字义
骖
(驂)
cān ㄘㄢˉ
古代驾在车前两侧的马:“左骖殪兮右刃伤”。驾三匹马:“载骖载驷”。英语 two outside ones in three horse
德语 Begleitwagen (S),Extrapferd außerhalb der Deichsel (S),die beiden Außenpferde eines Vierergespanns ,Dreigespann, Troika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