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房屋正厅当中的两根柱子。两楹之间是房屋正中所在,为举行重大仪式和重要活动的地方。
⒉ 《礼记·檀弓上》:“殷人殡于两楹之间。”后亦以“两楹”借指停放棺柩、举行祭奠之所。
⒊ 《礼记·檀弓上》:“予畴昔之夜,梦坐奠于两楹之间……予殆将死也。”因以“两楹”。表示人之将终。
⒋ 指预兆人即将亡故的梦。
⒈ 房屋正厅当中的两根柱子。两楹之间是房屋正中所在,为举行重大仪式和重要活动的地方。
引《礼记·投壶》:“已拜受矢,进即两楹间。退反位,揖賔就筵。”
汉 刘向 《九叹·愍命》:“戚 宋万 於两楹兮,废 周 邵 於遐夷。”
唐 顾况 《酬本部韦左司》诗:“况 与二三子,列坐分两楹。”
⒉ 后亦以“两楹”借指停放棺柩、举行祭奠之所。
引《礼记·檀弓上》:“殷 人殯於两楹之间。”
《公羊传·定公元年》:“正棺於两楹之间,然后即位。”
晋 陆机 《挽歌》之一:“舍爵两楹位,启殯进灵轜。”
宋 黄庭坚 《司马文正公挽词》之一:“日者倾三接,天乎奠两楹。”
⒊ 因以“两楹”。表示人之将终。
引《礼记·檀弓上》:“予畴昔之夜,梦坐奠於两楹之间……予殆将死也。”
《北史·薛辩传》:“裕 曰:‘近梦,恐有两楹之忧。’”
⒋ 指预兆人即将亡故的梦。
引宋 范仲淹 《祭吕相公文》:“两楹告兆,万乘兴哀。”
“两”字共有1个读音: [liǎng]
汉字 | 两 |
---|---|
读音 | [liǎng] |
注音 | ㄌㄧㄤˇ |
部首 | [一] 一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7 部外:6 |
异体字 | 兩 両 㒳 ???? ???? |
字形结构 | 独体字 |
繁体字形 | 兩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4E24 |
其它编码 | 五笔:gmww 仓颉:moob 郑码:aloo 四角:10227 |
笔顺编码 | 1253434 |
笔顺笔画 | 一丨フノ丶ノ丶 |
笔顺名称 | 横 竖 横折钩 撇 点 撇 点 |
1.“两”和“二”用法不全同。读数目字只用“二”不用“两”,如“一、二、三、四”。小数和分数只用“二”不用“两”,如“零点二(0.2),三分之二”。序数也只用“二”,如“第二、二哥”。在一般量词前,用“两”不用“二”。在传统的度量衡单位前,“两”和“二”一般都可用,用“二”为多(“二两”不能说“两两”)。新的度量衡单位前一般用“两”,如“两吨、两公里”。在多位数中,百、十、个位用“二”不用“两”,如“二百二十二”。“千、万、亿”的前面,“两”和“二”一般都可用,但如“三万二千”、“两亿二千万”,“千”在“万、亿”后,以用“二”为常。
2.双方:两便。两可。两全其美。两相情愿。
3.表示不定的数目,和“几”差不多:过两天再说。他真有两下子。我跟你说两句话。
4.姓。
5.质量或重量单位,10钱等于1两,旧制16两等于1斤,1两合31.25克;后改为10市两等于1市斤,1两合50克。
基本字义
两
(兩)
liǎng ㄌㄧㄤˇ
数目,二。一般用于量词和“个、半、千、万、亿”前:两个黄鹂。两本书。双方:两可。两边。两便(客套用语,彼此方便)。两旁。两侧。两袖清风。两败俱伤。中国市制重量单位:十两(一市斤。旧制为十六两一市斤)。半斤八两(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含贬义)。表示不定数目:两下子。两着儿(zhāor )。英语 two, both, pair, couple; ounce
德语 zwei,Unze (S),Tael ( alte chinesische Geldeinheit ) (Zähl, Wirtsch)
“楹”字共有1个读音: [yíng]
汉字 | 楹 |
---|---|
读音 | [yíng] |
注音 | ㄧㄥˊ |
部首 | [木] 木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3 部外:9 |
异体字 | 桯 ????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6979 |
其它编码 | 五笔:secl|sbcl 仓颉:dnst 郑码:fyxl 四角:47912 |
笔顺编码 | 1234535425221 |
笔顺笔画 | 一丨ノ丶フノフ丶丨フ丨丨一 |
笔顺名称 | 横 竖 撇 点 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 撇 横撇/横钩 点 竖 横折 竖 竖 横 |
1.堂屋前部的柱子:楹联。
2.房屋一间为一楹:园内有小舍三楹。
基本字义
楹
yíng ㄧㄥˊ
堂屋前部的柱子:楹联(亦称“楹帖”)。量词,古代计算房屋的单位,一说一列为一楹;一说一间为一楹。英语 column, pillar; numerary adjunct
德语 Pfeiler, Pfeiler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