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冬至后立春前下的雪。
⒈ 冬至后立春前下的雪。
引唐 刘禹锡 《送陆侍御归淮南使府》诗:“泰山 呈腊雪, 隋 柳布新年。”
宋 欧阳修 《蝶恋花》词:“尝爱 西湖 春色早,腊雪方销,已见桃开小。”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水一·腊雪》:“冬至后第三戌为腊,腊前三雪,大宜菜麦,又杀虫蝗。腊雪密封阴处,数十年亦不坏。”
“腊”字共有2个读音: [là] [xī]
汉字 | 腊 |
---|---|
读音 | [là][xī] |
注音 | ㄌㄚˋ|ㄒㄧ |
部首 | [月] 月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2 部外:8 |
异体字 | 臘 ???? ???? 昔 ????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繁体字形 | 臘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814A |
其它编码 | 五笔:eajg 仓颉:bta 郑码:qek 四角:74261 |
笔顺编码 | 351112212511 |
笔顺笔画 | ノフ一一一丨丨一丨フ一一 |
笔顺名称 | 撇 横折钩 横 横 横 竖 竖 横 竖 横折 横 横 |
[là]
1.古代在农历十二月里合祭众神叫做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
2.冬天(多在腊月)腌制后风干或熏干的(鱼、肉、鸡、鸭等):腊肉。腊鱼。腊味。
3.姓。
[xī]干肉。
腊
(臘)
là ㄌㄚˋ
古代在农历十二月合祭众神叫做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 冬天(多在腊月)腌制后风干或熏干的肉:腊肉。腊鱼。腊味。 姓。腊
xī ㄒㄧˉ
干肉:“噬腊肉,遇毒。” 晾干:“燃得而腊之以为饵。” 皮肤皴皱。英语 year end sacrifice; dried meat
德语 Dezember im chin. Kalender (S),etwas gepöcketes, geräuchtes (Adj)
“雪”字共有1个读音: [xuě]
汉字 | 雪 |
---|---|
读音 | [xuě] |
注音 | ㄒㄩㄝˇ |
部首 | [雨] 雨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1 部外:3 |
异体字 | 䨮 彐 |
字形结构 | 上下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96EA |
其它编码 | 五笔:fvf 仓颉:mbsm 郑码:fvxb 四角:10177 |
笔顺编码 | 14524444511 |
笔顺笔画 | 一丶フ丨丶丶丶丶フ一一 |
笔顺名称 | 横 点 横撇/横钩 竖 点 点 点 点 横折 横 横 |
1.空气中降落的白色结晶,多为六角形,是气温降低到0℃以下时,空气层中的水蒸气凝结而成的。
2.颜色或光彩像雪的:雪白。雪亮。
3.姓。
4.洗掉(耻辱、仇恨、冤枉):雪耻。雪恨。昭雪。洗雪。
基本字义
雪
xuě ㄒㄩㄝˇ
天空中飘落的白色结晶体,多为六角形,是天空中的水蒸气冷至摄氏零度以下凝结而成:雪花。雪山。雪中送炭(喻在别人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 洗去,除去:报仇雪恨。为国雪耻。平反昭雪。 擦拭:“晏子独笑于旁,公雪涕而顾晏子”。 姓。英语 snow; wipe away shame, avenge
德语 Schnee, Schneefall (S, Met),schneien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