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方言。当土匪。
⒈ 方言。当土匪。
引梁延峰 《白皮红心·攻心战》:“我 邢焕章 从十七岁拉杆子(当土匪),凭着一颗脑袋一杆枪,走南闯北,没栽过跟斗落过马,管他八路九路,能把我怎么样?”
⒈ 聚合众匪成伙。
例如:「拉杆子抢劫,是要判死刑的。」
“拉”字共有2个读音: [lā] [lá]
汉字 | 拉 |
---|---|
读音 | [lā][lá] |
注音 | ㄌㄚ|ㄌㄚˊ |
部首 | [扌] 提手旁 |
笔画 | 总笔画:8 部外:5 |
异体字 | 㩉 啦 搚 摺 ???? 拉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62C9 |
其它编码 | 五笔:rug 仓颉:qyt 郑码:dsu 四角:50018 |
笔顺编码 | 12141431 |
笔顺笔画 | 一丨一丶一丶ノ一 |
笔顺名称 | 横 竖钩 提 点 横 点 撇 横 |
[lā]
1.用力使朝自己所在的方向或跟着自己移动:拉锯。拉纤。把车拉过来。
2.用车载运:平板车能拉货,也能拉人。
3.带领转移(多用于队伍):把二连拉到河那边去。
4.牵引乐器的某一部分使乐器发出声音:拉胡琴。拉手风琴。
5.拖长;使延长:拉长声音说话。快跟上,不要拉开距离!
6.拖欠:拉亏空。拉下不少账。
7.抚养:他母亲很不容易地把他拉大。
8.帮助:人家有困难,咱们应该拉他一把。
9.牵累;拉扯:自己做的事,为什么要拉上别人?
10.闲谈:拉话。拉家常。
11.排泄(大便):拉屎。拉肚子。
[lá]刀刃与物件接触,由一端向另一端移动,使物件破裂或断开;割:把皮子拉开。手上拉了个口子。“剌”
[lǎ]见〖半拉〗、
[là]同“落”(là)。
基本字义
拉
lā ㄌㄚˉ
牵,扯,拽:拉车。拉网。拉下马(喻使某人下台)。 用车载运:拉货。 使延长:拉延。拉伸。 排泄粪便:拉屎。 联络:拉拢。拉帮结伙。 摧折:摧枯拉朽。 带领转移:把部队拉出去。 牵引乐器的某一部分使乐器发出声音:拉小提琴。 抚养子女:拉扯。 帮助:他有困难,拉他一把。其它字义
拉
lá ㄌㄚˊ
割,用刀把东西切开一道缝或切断:手上拉了一个口子。 闲谈:拉话。拉家常。英语 pull, drag; seize, hold; lengthen
德语 Geige spielen (V, Mus),ziehen (V)
“杆”字共有2个读音: [gān] [gǎn]
汉字 | 杆 |
---|---|
读音 | [gān][gǎn] |
注音 | ㄍㄢ|ㄍㄢˇ |
部首 | [木] 木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7 部外:3 |
异体字 | 桿 檊 竿 笴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繁体字形 | 桿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6746 |
其它编码 | 五笔:sfh 仓颉:dmj 郑码:faed 四角:41940 |
笔顺编码 | 1234112 |
笔顺笔画 | 一丨ノ丶一一丨 |
笔顺名称 | 横 竖 撇 点 横 横 竖 |
[gǎn]
1.器物上较细长的棍状物。有的实心,有的中空:秤杆儿。钢笔杆儿。
2.量词。用于有杆的器物:一杆枪。
[gān]杆子,用木头等制成的派一定用场的细长的东西:旗杆。电线杆。
基本字义
杆
gān ㄍㄢˉ
◎ 较长的棍:杆子(a.长棍;b.方言,指揭竿而起的人;c.指结伙抢劫的土匪)。旗杆。桅杆。电线杆。
其它字义
杆
gǎn ㄍㄢˇ
器物上像棍子的细长部分:杆秤(区别于台秤等)。笔杆儿。杆菌。量词,用于有杆的器物:一杆笔。一杆步枪。英语 pole; shaft of spear
德语 Leitungsmast (S),Mast, Stab (S)
“子”字共有1个读音: [zǐ]
汉字 | 子 |
---|---|
读音 | [zǐ] |
注音 | ㄗˇ |
部首 | [子] 子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3 部外:0 |
异体字 | 㜽 仔 ???? ???? ???? ???? ???? ???? ???? ???? |
字形结构 | 独体字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5B50 |
其它编码 | 五笔:bbbb 仓颉:nd 郑码:ya 四角:17407 |
笔顺编码 | 521 |
笔顺笔画 | フ丨一 |
笔顺名称 | 横撇/横钩 竖钩 横 |
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
6.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姓。
基本字义
子
zǐ ㄗˇ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动物的卵:鱼子。蚕子。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 )。棋子儿。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姓。英语 offspring, child; fruit, seed of; 1st terrestrial branch
德语 Substantiv-Suff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