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流行于中国江苏南部(南昆)及北京、河北(北昆)等地的剧种,用昆腔演唱。
英Kunqu opera;
⒈ 亦称“崑山曲”。即昆腔。参见“崑腔”。
引清 赵翼 《风气》诗:“崑曲更絃索,京靴走里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张贡士》:“忽见心头有小人出,长仅半尺;道冠儒服,作俳优状。唱崑山曲,音调清彻。”
《乘龙佳话序》:“自有京调梆子腔,而崑曲不兴,大雅沦亡,正声寥寂。”
⒉ 指昆剧。详该条。
⒊ 指昆腔。参见“昆腔”。
引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一章二:“张季鸾 似乎也很得意,他还大声地哼出了他最得意的昆曲。”
冰心 《冬儿姑娘·我们太太的客厅》:“吹笛子的 杨先生 来了,问小姐今晚上还练习不练习昆曲。”
⒈ 流行于我国江浙一带的剧种。参见「昆腔」条。
“昆”字共有1个读音: [kūn]
汉字 | 昆 |
---|---|
读音 | [kūn] |
注音 | ㄎㄨㄣ |
部首 | [日] 日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8 部外:4 |
异体字 | 㒭 晜 罤 ???? ???? ???? |
字形结构 | 上下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6606 |
其它编码 | 五笔:jxxb 仓颉:app 郑码:krrr 四角:60712 |
笔顺编码 | 25111535 |
笔顺笔画 | 丨フ一一一フノフ |
笔顺名称 | 竖 横折 横 横 横 竖提 撇 竖弯钩 |
1.哥哥:昆弟。
2.后代;子孙:后昆。
3.众多:昆虫。
4.“昆仑”的“昆”。
基本字义
昆
kūn ㄎㄨㄣˉ
子孙,后嗣:昆裔(子孙后代)。后昆。哥哥:昆弟(a.兄弟;b.友好亲爱)。昆仲。昆季。昆玉(称人兄弟的敬辞)。众多:昆虫(虫类的统称)。山名(a.“昆山”,在中国上海市和江苏省;b.“昆仑山”,在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交界处,亦作“崑崙山”)。英语 elder brother; descendants
德语 Abkömmling, Abkomme (S),Kun (Eig, Fam),älterer Bruder
“曲”字共有2个读音: [qū] [qǔ]
汉字 | 曲 |
---|---|
读音 | [qū][qǔ] |
注音 | ㄑㄩ|ㄑㄩˇ |
部首 | [曰] 扁日旁 |
笔画 | 总笔画:6 部外:2 |
异体字 | 䒼 ???? ???? 麯 粬 |
字形结构 | 独体字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66F2 |
其它编码 | 五笔:mad 仓颉:tw 郑码:kkd 四角:55600 |
笔顺编码 | 251221 |
笔顺笔画 | 丨フ一丨丨一 |
笔顺名称 | 竖 横折 横 竖 竖 横 |
[qǔ]
1.一种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行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用口语,用韵也更接近口语。一支曲可以单唱,几支曲可以合成一套,也可以用几套曲子写成戏曲。
2.(曲儿)歌曲:曲调。戏曲。小曲儿。高歌一曲。
3.歌谱:《义勇军进行曲》是聂耳作的曲。
[qū]1.弯曲(跟“直”相对):曲线。曲尺。弯腰曲背。山回水曲。曲径通幽。
2.使弯曲:曲肱而枕(肱:胳膊)。曲突徙薪。
3.弯曲的地方:河曲。
4.不公正;无理:是非曲直。
5.姓。
6.用曲霉和它的培养基(多为麦子、麸皮、大豆的混合物)制成的块状物,用来酿酒或制酱。
基本字义
曲
(⑤麯、⑤麴)
qū ㄑㄩˉ
弯转,与“直”相对:弯曲。曲折(zhé)。曲笔(❶古代史官不按事实、有意掩盖真相的记载;❷写文章时故意离题而不直书其事的笔法)。曲肱而枕。曲尽其妙。 不公正,不合理:曲说。曲解(jiě)。委曲求全。 弯曲的地方:河曲。 偏僻的地方:乡曲。 酿酒或制酱时引起发酵的东西:酒曲。曲霉。 姓。其它字义
曲
qǔ ㄑㄩˇ
能唱的文词,一种艺术形式:曲艺。曲话。 歌的乐调:曲调(diào)。曲谱。异曲同工。曲高和(hè)寡。英语
crooked, bent; wrong, false
德语 gekrümmt, falsch (V),Beuge (S),Lied (S),Unrecht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