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昆腔的意思

kūnqiāng

昆腔


拼音kūn qiāng
注音ㄎㄨㄣ ㄑ一ㄤ

繁体崑腔

词语解释

昆腔[ kūn qiāng ]

⒈  地方戏曲声腔之一。参见:昆腔。

引证解释

⒈  亦称“崑山腔”。传统戏曲剧种名。原为 元 末 明 初 昆山 一带流行的民间戏曲腔调, 明 嘉靖 间经 昆山 人 魏良辅 的革新,变 弋阳 海盐 故调及民间曲调为昆腔,初只行于 吴 中,后渐流传各地,盛行于 明 末 清 初。以演唱传统剧本为主,兼用笛、笙、箫、琵琶伴奏,舞蹈优美,曲调细腻婉转,又有“水磨腔”之称。地方戏曲声腔之一。 元 代产生于 江苏 昆山,故称。 明 人 魏良辅 等又吸取南曲、北曲、弋阳腔之特点,加以改革,遂渐臻于完善,成为 明 清 两代主要戏曲声腔。又称昆曲、昆山腔。

明 徐渭 《南词叙录》:“今唱家称弋阳腔,则出於 江西,两 京、湖南、闽、广 用之;称餘姚腔者,出於 会稽,常、润、池、太、扬、徐 用之;称海盐腔者, 嘉、湖、温、台 用之。惟崑山腔止行於 吴 中,流丽悠远,出乎三腔之上,听之最足荡人。”
《花月痕》第六回:“好一会, 曼云 等以次唱完, 小岑 笑道:‘如今该是 秋痕 崑腔一开生面了。’”
《老残游记》第二回:“他又把那南方的什么崑腔、小曲,种种的腔调,他都拿来装在这大鼓书的调儿里面。”

国语辞典

昆腔[ kūn qiāng ]

⒈  流行于我国江浙一带的剧种。始于元代,最初是江苏昆山一带民间所流行的清唱腔调,故称为「昆山腔」。明嘉靖年间,魏良辅以昆山腔为基础,综合我国各地方腔调,揉合南北曲,以笛、管、笙、琵琶、锣鼓等为乐器,旋律婉转细致,擅长抒情,有「水磨调」之称,为集南北曲大成的时曲,是明代到清中叶以前我国主要的戏曲腔调。由于所唱的是曲牌,故称为「昆曲」;因以江南苏州昆山一带的语言演出,故也称为「昆剧」。

“昆”字共有1个读音: [kūn]  

昆

汉字
读音[kūn]
注音ㄎㄨㄣ
部首[日]  日字旁
笔画总笔画:8 部外:4
异体字 㒭 晜 罤 ???? ???? ????
字形结构上下结构
统一编码基本区 U+6606
其它编码五笔:jxxb 仓颉:app 郑码:krrr 四角:60712
笔顺编码25111535
笔顺笔画丨フ一一一フノフ
笔顺名称 竖 横折 横 横 横 竖提 撇 竖弯钩

“昆”字的意思

1.哥哥:昆弟。

2.后代;子孙:后昆。

3.众多:昆虫。

4.“昆仑”的“昆”。

“昆”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kūn ㄎㄨㄣˉ

子孙,后嗣:昆裔(子孙后代)。后昆。哥哥:昆弟(a.兄弟;b.友好亲爱)。昆仲。昆季。昆玉(称人兄弟的敬辞)。众多:昆虫(虫类的统称)。山名(a.“昆山”,在中国上海市和江苏省;b.“昆仑山”,在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交界处,亦作“崑崙山”)。

英语 elder brother; descendants

德语 Abkömmling, Abkomme (S)​,Kun (Eig, Fam)​,älterer Bruder

“腔”字共有1个读音: [qiāng]  

腔

汉字
读音[qiāng]
注音ㄑㄧㄤ
部首[月]  月字旁
笔画总笔画:12 部外:8
异体字 羫 ????
字形结构左右结构
统一编码基本区 U+8154
其它编码五笔:epwa 仓颉:bjcm 郑码:qwbi 四角:73212
笔顺编码351144534121
笔顺笔画ノフ一一丶丶フノ丶一丨一
笔顺名称 撇 横折钩 横 横 点 点 横撇/横钩 撇 点 横 竖 横

“腔”字的意思

1.动物身体内部空的部分:口腔。鼻腔。胸腔。腹腔。满腔热血。

2.(腔儿)话:开腔。答腔。

3.乐曲的调子:高腔。花腔。昆腔。唱腔儿。唱走了腔儿。

4.说话的腔调:京腔。山东腔。学生腔。

5.用于宰杀过的羊(多见于早期白话):一腔羊。

“腔”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qiāng ㄑㄧㄤˉ

动物身体中空的部分:腔子。体腔。满腔热血。器物的中空部分:炉腔。乐曲的调子:腔调(diào )。唱腔。梆子腔。说话的声音、语调:开腔。京腔。装腔作势。拿腔拿调。

英语 chest cavity; hollow in body

德语 abstimmen, abgleichen ,Aushöhlung (S)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