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况乃”。亦作“况乃”。
⒉ 恍若,好像。
⒊ 何况;况且;而且。
⒈ 亦作“况乃”。亦作“况廼”。 恍若,好像。
引南朝 宋 谢灵运 《游赤石进帆海》诗:“周览倦瀛壖,况乃陵穷髮。”
唐 杜甫 《江边星月》诗之一:“餘光隐更漏,况乃露华凝。”
唐 元稹 《和乐天秋题曲江》:“况乃江枫夕,和君《秋兴》诗。”
⒉ 何况;况且;而且。
引《后汉书·王符传》:“以罪犯人,必加诛罚,况乃犯天,得无咎乎?”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临海峤初发彊中作与从弟惠连见羊何共和之》:“兹情已分虑,况廼协悲端。”
宋 王安石 《酬冲卿月晦夜有感》诗:“夜云不见天,况乃星与月。”
⒈ 何况、况且。也作「况迺」。
引《文选·欧阳建·临终诗》:「苟怀四方志,所在可游盘。况乃遭屯蹇,颠沛遇灾患。」
《文选·曹丕·与吴质书》:「三年不见,东山犹叹其远,况乃过之!」
“况”字共有1个读音: [kuàng]
汉字 | 况 |
---|---|
读音 | [kuàng] |
注音 | ㄎㄨㄤˋ |
部首 | [冫] 两点水 |
笔画 | 总笔画:7 部外:5 |
异体字 | 況 ???? 况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繁体字形 | 況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51B5 |
其它编码 | 五笔:ukqn 仓颉:imrhu 郑码:tdjr 四角:36112 |
笔顺编码 | 4125135 |
笔顺笔画 | 丶一丨フ一ノフ |
笔顺名称 | 点 提 竖 横折 横 撇 竖弯钩 |
1.情形:近况。战况。
2.比方:以古况今。
3.文言连词。表示更进一层,相当于“况且”“何况”:江河尚能跨越,况此等沟洫乎?
基本字义
况
kuàng ㄎㄨㄤˋ
情形:情况。状况。近况。况味(境况和情味,如“他的处境不好,况况难言”)。比方:比况。每况愈下。文言连词,表示更进一层:况且。何况。姓。古同“贶”,赐予。英语 condition, situation; furthermore
德语 überdies, ausserdem, zud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