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汉书·匡衡传》:“诸儒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颜师古注:“服虔曰:'鼎犹言当也,若言匡且来也。'应劭曰:'鼎,方也。'张晏曰:'匡衡少时字鼎,长乃易字稚圭。世所传衡与贡禹书,上言'衡敬报',下言'匡鼎白',知是字也。'服、应二说是也。贾谊曰'天子春秋鼎盛',其义亦同,而张氏之说盖穿凿矣。假有其书,乃是后人见此传云'匡鼎来',不晓其意,妄作衡书云'鼎白'耳。字以表德,岂人之所自称乎?今有《西京杂记》者,其书浅俗,出于里巷,多有妄说,乃云匡衡小名鼎,盖絶知者之听。”后世多从张晏和《西京杂记》之说,以“匡鼎”为匡衡。
⒈ 颜师古 注:“服虔 曰:‘鼎犹言当也,若言 匡 且来也。’ 应劭 曰:‘鼎,方也。’ 张晏 曰:‘ 匡衡 少时字 鼎,长乃易字 稚圭。世所传 衡 与 贡禹 书,上言‘ 衡 敬报’,下言‘ 匡鼎 白’,知是字也。’ 服、应 二説是也。 贾谊 曰‘天子春秋鼎盛’,其义亦同,而 张氏 之説盖穿凿矣。假有其书,乃是后人见此传云‘ 匡 鼎来’,不晓其意,妄作 衡 书云‘鼎白’耳。
引《汉书·匡衡传》:“诸儒为之语曰:‘无説《诗》, 匡 鼎来; 匡 説《诗》,解人颐’。”
字以表德,岂人之所自称乎?今有《西京杂记》者,其书浅俗,出於里巷,多有妄説,乃云 匡衡 小名 鼎,盖絶知者之听。”
后世多从 张晏 和《西京杂记》之说,以“匡鼎”为 匡衡。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恳諫留 匡鼎,诸儒引 服虔。”
金 元好问 《喜李彦深过聊城》诗:“言《诗》 匡鼎 功名薄,去国 虞翻 骨相屯。”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上》:“匡鼎 以説《诗》名, 许 君以《説文》著,凡此之属,不絶於史,则又流入传记矣。”
“匡”字共有1个读音: [kuāng]
汉字 | 匡 |
---|---|
读音 | [kuāng] |
注音 | ㄎㄨㄤ |
部首 | [匚] 三匡栏 |
笔画 | 总笔画:6 部外:4 |
异体字 | 匩 ???? 框 眶 筐 |
字形结构 | 半包围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5321 |
其它编码 | 五笔:agd 仓颉:smg 郑码:hcvv 四角:71711 |
笔顺编码 | 111215 |
笔顺笔画 | 一一一丨一フ |
笔顺名称 | 横 横 横 竖 横 竖折/竖弯 |
1.纠正:匡谬。
2.救;帮助:匡助。匡我不逮(帮助我所做不到的)。
3.粗略计算;估计:匡计。匡算。匡一匡。
4.料想(多见于早期白话):不匡。
5.姓。
基本字义
匡
kuāng ㄎㄨㄤˉ
纠正;匡正。匡谬。救:匡救。匡复。匡时济世。辅助,帮助:匡助。匡扶。匡我不逮(帮助我所做不到的)。粗略计算,估计,预料:匡算。匡计。古同“筐”。姓。英语 correct, restore, revise
德语 korrekt, abändern ,Kuang (Eig, Fam)
“鼎”字共有1个读音: [dǐng]
汉字 | 鼎 |
---|---|
读音 | [dǐng] |
注音 | ㄉㄧㄥˇ |
部首 | [鼎] 鼎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2 部外:0 |
异体字 | 㫀 鐤 鼑 ???? ???? ???? ???? ???? ???? ???? ???? 䁀 ???? |
字形结构 | 上下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9F0E |
其它编码 | 五笔:hndn 仓颉:buvml 郑码:lznx 四角:22227 |
笔顺编码 | 251115132125 |
笔顺笔画 | 丨フ一一一フ一ノ丨一丨フ |
笔顺名称 | 竖 横折 横 横 横 竖折撇/竖折折 横 撇 竖 横 竖 横折 |
1.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圆形,三足两耳,也有方形四足的。
2.比喻王位、帝业:定鼎。问鼎。
3.大:鼎力。鼎言。
4.锅。
5.姓。
6.正当;正在:鼎盛。
鼎
dǐng ㄉㄧㄥˇ
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铜鼎。鼎食(列鼎而食,指豪侈生活)。鼎镬。 锅:鼎罐。鼎锅。 古代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鼎彝。九鼎。定鼎。问鼎。鼎祚(国运)。 象征三方并立、互相对峙:鼎峙。鼎足之势。 大:鼎族。鼎臣。鼎力支持。 正当,正在:鼎盛(shèng )。英语 large, three-legged bronze caldron
德语 Antikes Kochgefäß mit zwei Griffen und drei oder vier Standbeinen (S),Dreifuß (S),kaiserliche Macht (S),Kessel (S),Macht (S),Opfergefäß (S),Symbol für das Reich (S),Urne (S),errichten (V),fest (Adj),stark (Adv),Ding (Eig, Fam),Klassenzeichen , Radikal Nr. 206 ,Ding (antikes Kochgefäß mit zwei Handgriffen und drei oder vier Beinen)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