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即缂丝。明代称缂绣。亦指用缂丝法织成的衣料或物品。
⒈ 即缂丝。 明 代称缂绣。亦指用缂丝法织成的衣料或物品。参见“緙丝”。
引《儿女英雄传》第二回:“大凡到工的官儿们送礼,谁不是緙绣,呢羽,绸缎,皮张,还有玉玩,金器,朝珠,洋錶?”
“缂”字共有1个读音: [kè]
汉字 | 缂 |
---|---|
读音 | [kè] |
注音 | ㄎㄜˋ |
部首 | [纟] 绞丝旁 |
笔画 | 总笔画:12 部外:9 |
异体字 | 緙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繁体字形 | 緙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7F02 |
其它编码 | 五笔:xafh 仓颉:vmtlj 郑码:zee 四角:24156 |
笔顺编码 | 551122125112 |
笔顺笔画 | フフ一一丨丨一丨フ一一丨 |
笔顺名称 | 撇折 撇折 提 横 竖 竖 横 竖 横折 横 横 竖 |
1.[缂丝](kèsī)
2.我国特有的一种丝织手工艺。织时先架好经线,按照底稿在上面描出图画或文字的轮廓,然后对照底稿的色彩,用小梭子引着各种颜色的纬线,断断续续地织出图画或文字,同时衣料或物品也一起织成。
3.用缂丝法织成的衣料或物品。‖也作刻丝。
基本字义
缂
(緙)
kè ㄎㄜˋ
〔缂丝〕中国特有的一种丝织工艺品,亦称“刻丝”。(緙)英语 the woof of a woven i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