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记谍”。
⒉ 史册;文字记录。
⒈ 亦作“记谍”。史册;文字记录。
引《三国志·蜀志·宗预传》“我六十何为不受邪”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臣 松之 以为 芝 以年啁 预,是不自顾。然 预 之此答,触人所忌,载之记牒,近为烦文。”
南朝 梁 沉约 《<佛记>序》:“含灵万品,既非记谍所穷;物物禀生,岂伊积尘能计。”
唐 岑文本 《拟<剧秦美新>》:“摛记牒於无穷,播歌诵而盈耳。”
明 汤显祖 《太学同游记叙》:“维时人士波涌,然无记牒,久而遗忘,固人情也。”
“记”字共有1个读音: [jì]
汉字 | 记 |
---|---|
读音 | [jì] |
注音 | ㄐㄧˋ |
部首 | [讠] 言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5 部外:3 |
异体字 | 記 ????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繁体字形 | 記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8BB0 |
其它编码 | 五笔:ynn 仓颉:ivsu 郑码:syy 四角:37717 |
笔顺编码 | 45515 |
笔顺笔画 | 丶フフ一フ |
笔顺名称 | 点 横折提 横折 横 竖弯钩 |
1.把印象保持在脑子里:记忆。记性。记得。记不清。好好记住。
2.记录;记载;登记:记事。记账。摘记。记一大功。
3.记载、描写事物的书或文章(常用于书名或篇名):日记。笔记。游记。《岳阳楼记》。
4.(记儿)标志;符号:标记。钤记。暗记儿。
5.皮肤上的生下来就有的深色的斑:左边眉毛上有个黑记。
6.多用于某些动作的次数:打一记耳光。一记劲射,球应声入网。
7.姓。
记
(記)
jì ㄐㄧˋ
把印象保持在脑子里:记忆。记取。记性。博闻强记。 把事物写下来:记录。记功。记者。 记载事物的书册或文字:游记。日记。大事记。 符号,标识(zhì):印记。标记。记号。 古时的一种公文:奏记。笺记。 皮肤上的生下来就有的深色斑:胎记。 量词,指打一下:给他一记耳光。英语 record; keep in mind, remember
德语 aufschreiben (V),niederschreiben (V),sich erinnern
“牒”字共有1个读音: [dié]
汉字 | 牒 |
---|---|
读音 | [dié] |
注音 | ㄉㄧㄝˊ |
部首 | [片] 片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3 部外:9 |
异体字 | 楪 ???? ???? ????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7252 |
其它编码 | 五笔:thgs 仓颉:llptd 郑码:nxzf 四角:24094 |
笔顺编码 | 3215122151234 |
笔顺笔画 | ノ丨一フ一丨丨一フ一丨ノ丶 |
笔顺名称 | 撇 竖 横 横折 横 竖 竖 横 竖折/竖弯 横 竖 撇 捺 |
1.文书或证件:通牒。度牒。
2.簿册;书籍:谱牒。史牒。
基本字义
牒
dié ㄉㄧㄝˊ
◎ 文书,证件:通牒。度牒。尺牒。
英语 documents, records; dispat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