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胡拿的意思

胡拿


拼音hú ná
注音ㄏㄨˊ ㄋㄚˊ

词语解释

胡拿[ hú ná ]

⒈  胡来,胡闹。

引证解释

⒈  胡来,胡闹。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这其间性儿难按纳,一地里胡拿。”
元 白朴 《梧桐雨》第三折:“总便有万千不是,看寡人也合饶过他,一地胡拿。”

“胡”字共有1个读音: [hú]  

胡

汉字
读音[hú]
注音ㄏㄨˊ
部首[月]  月字旁
笔画总笔画:9 部外:5
异体字 鬍 瑚 ???? ???? ???? 㗅 ????
字形结构左右结构
繁体字形衚鬍
统一编码基本区 U+80E1
其它编码五笔:deg 仓颉:jrb 郑码:edjq 四角:47620
笔顺编码122513511
笔顺笔画一丨丨フ一ノフ一一
笔顺名称 横 竖 竖 横折 横 撇 横折钩 横 横

“胡”字的意思

1.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胡人。胡服。胡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胡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

2.泛指外国或外族的:胡椒。胡瓜(黄瓜)。胡琴。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

3.乱,无道理:胡来。胡闹。胡吹。胡言乱语。

4.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胡不归?“胡取禾三百廛兮?”

5.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胡须。

6.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狼跋其胡。”

7.巷、小街道称“胡同(tòng)”(用作巷名时,“同”读轻声不儿化)。

8.姓。

“胡”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鬍)

hú ㄏㄨˊ

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胡人。胡服。胡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胡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 泛指外国或外族的:胡椒。胡瓜(黄瓜)。胡琴。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 乱,无道理:胡来。胡闹。胡吹。胡言乱语。 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胡不归?“胡取禾三百廛兮?” 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胡须。 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狼跋其胡。” 巷、小街道称“胡同(tòng )”(用作巷名时,“同”读轻声不儿化)。 姓。

英语 recklessly, foolishly; wildly

德语 warum, weshalb (Lit)​,hist. Bezeichung die Stämme im Norden und Westen Chinas (S, Gesch)​,ausländisch, von außen kommend, planlos, unüberlegt (Adj)​,Hu (Eig, Fam)

“拿”字共有1个读音: [ná]  

拿

汉字
读音[ná]
注音ㄋㄚˊ
部首[手]  手字旁
笔画总笔画:10 部外:6
异体字 㧱 拏 挐 搻 ????
字形结构上下结构
统一编码基本区 U+62FF
其它编码五笔:wgkr 仓颉:orq 郑码:odjm 四角:80502
笔顺编码3412513112
笔顺笔画ノ丶一丨フ一ノ一一丨
笔顺名称 撇 捺 横 竖 横折 横 撇 横 横 竖钩

“拿”字的意思

1.用手或用其他方式抓住、搬动(东西):他手里拿着一把扇子。把这些东西拿走。

2.用强力取;捉:拿下敌人的碉堡。拿住一个小偷。凭他多年的教学经验,这门课他拿得下来。

3.掌握:拿权。拿事。这事儿你拿得稳吗?

4.刁难;要挟:这件事谁都干得了,你拿不住人。

5.装出;故意做出:拿架子。拿腔作势。

6.领取;得到:拿工资。拿一等奖。

7.强烈的作用使物体变坏:这块木头让药水拿白了。碱搁得太多,把馒头拿黄了。

8.引进所凭借的工具、材料、方法等,意思跟“用”相同:拿尺量。拿眼睛看。拿事实证明。

9.引进所处置或所关涉的对象:别拿我开玩笑。

“拿”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ná ㄋㄚˊ

用手取,握在手里:拿笔。拿枪。掌握,把握:拿主意。拿权。拿手。挟(xié)制:拿捏(故意刁难人,要挟人)。拿大(自以为比别人强,看不起人,摆架子)。侵蚀,侵害:让药水拿白了。逮捕,捉:拿获。擒拿。拿问。攻下,占领:一定要把敌人的碉堡拿下来。介绍,引出对象,相当于“把”:我拿你当亲人看待。介词,引出所凭借的工具、材料、方法等,相当于“用”:拿笔来写。

英语 take, hold, grasp; bring; with

德语 beherrschen, fähig zu etwas sein (V)​,halten, festhalten (V)​,nehmen, fassen (V)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