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胡说;胡扯。
⒈ 胡说;胡扯。
引《西游记》第六八回:“你这和尚,甚不知礼,怎么敢满口胡柴?”
明 邵璨 《香囊记·讲学》:“此间 张兄 是道学之士,休得胡柴。”
清 李渔 《风筝误·遣试》:“佳篇误称拙作,通文处满口胡柴。”
钱玄同 《寄陈独秀书》:“黄龙子 论‘北拳南革’一段信口胡柴,尤足令人忍俊不禁。”
⒈ 随意乱说、瞎编。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一七出》:「
⒉ 告相公得知,上大人丘乙己,化三千,七十士。〔末〕一口胡柴。
引」《西游记·第四一回》:「那泼猴头!我与你有甚亲情?你在这里满口胡柴,绰甚声经儿?」
“胡”字共有1个读音: [hú]
汉字 | 胡 |
---|---|
读音 | [hú] |
注音 | ㄏㄨˊ |
部首 | [月] 月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9 部外:5 |
异体字 | 鬍 瑚 ???? ???? ???? 㗅 ????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繁体字形 | 衚鬍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80E1 |
其它编码 | 五笔:deg 仓颉:jrb 郑码:edjq 四角:47620 |
笔顺编码 | 122513511 |
笔顺笔画 | 一丨丨フ一ノフ一一 |
笔顺名称 | 横 竖 竖 横折 横 撇 横折钩 横 横 |
1.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胡人。胡服。胡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胡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
2.泛指外国或外族的:胡椒。胡瓜(黄瓜)。胡琴。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
3.乱,无道理:胡来。胡闹。胡吹。胡言乱语。
4.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胡不归?“胡取禾三百廛兮?”
5.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胡须。
6.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狼跋其胡。”
7.巷、小街道称“胡同(tòng)”(用作巷名时,“同”读轻声不儿化)。
8.姓。
基本字义
胡
(鬍)
hú ㄏㄨˊ
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胡人。胡服。胡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胡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 泛指外国或外族的:胡椒。胡瓜(黄瓜)。胡琴。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 乱,无道理:胡来。胡闹。胡吹。胡言乱语。 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胡不归?“胡取禾三百廛兮?” 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胡须。 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狼跋其胡。” 巷、小街道称“胡同(tòng )”(用作巷名时,“同”读轻声不儿化)。 姓。英语 recklessly, foolishly; wildly
德语 warum, weshalb (Lit),hist. Bezeichung die Stämme im Norden und Westen Chinas (S, Gesch),ausländisch, von außen kommend, planlos, unüberlegt (Adj),Hu (Eig, Fam)
“柴”字共有1个读音: [chái]
汉字 | 柴 |
---|---|
读音 | [chái] |
注音 | ㄔㄞˊ |
部首 | [木] 木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0 部外:6 |
异体字 | 祡 |
字形结构 | 上下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67F4 |
其它编码 | 五笔:hxsu 仓颉:ypd 郑码:iirf 四角:22904 |
笔顺编码 | 2121351234 |
笔顺笔画 | 丨一丨一ノフ一丨ノ丶 |
笔顺名称 | 竖 横 竖 提 撇 竖弯钩 横 竖 撇 捺 |
1.柴火:木柴。柴草。上山打柴。
2.干瘦;不松软;纤维多,不易嚼烂:这芹菜显得柴。酱肘子肥而不腻,瘦而不柴。
3.质量低或品质、能力差:这支笔刚用就坏,太柴了。他棋下得特柴。
4.姓。
柴
chái ㄔㄞˊ
烧火用的草木:柴草。柴火。柴门。火柴。木柴。 烧柴祭天:“柴于上帝”。 瘦,不松软:柴鸡。柴心。 姓。英语 firewood, faggots, fu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