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蝗的幼虫。形似成虫而翅短,身小头大。也叫跳蝻。
⒈ 蝗的幼虫。形似成虫而翅短,身小头大。也叫跳蝻。
引宋 苏舜钦 《有客》诗:“蛮夷杀郡将,蝗蝻食民田。”
《明史·五行志一》:“十年四月,两京、 山东、河南 蝗蝻伤稼。”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庶政·申报灾伤》:“夫地方遇有水旱蝗蝻,印官即宜亲查。”
⒈ 蝗虫的幼虫。状似成虫而翅短、体小、头大。经过四、五次蜕皮后变为成虫。
“蝗”字共有1个读音: [huáng]
汉字 | 蝗 |
---|---|
读音 | [huáng] |
注音 | ㄏㄨㄤˊ |
部首 | [虫] 虫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5 部外:9 |
异体字 |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8757 |
其它编码 | 五笔:jrgg 仓颉:lihag 郑码:inc 四角:56114 |
笔顺编码 | 251214325111121 |
笔顺笔画 | 丨フ一丨一丶ノ丨フ一一一一丨一 |
笔顺名称 | 竖 横折 横 竖 横 点 撇 竖 横折 横 横 横 横 竖 横 |
蝗虫,俗称蚂蚱。昆虫。口器坚硬,前翅狭窄而坚韧,后翅宽大而柔软,后肢发达,善于跳跃。能成群远飞的叫飞蝗,不能远飞的叫土蝗。食庄稼,是害虫。
基本字义
蝗
huáng ㄏㄨㄤˊ
◎ 〔蝗虫〕昆虫,种类很多,躯体绿色或黄褐色。咀嚼式口器,后足适于弹跳,常常成群飞翔,是农业害虫,亦称“蚂(mà)蚱”;简称“蝗”,如“蝗灾”,“灭蝗”。
英语 kind of locust
德语 Heuschrecke (S),Heuschrecken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