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槐木的瘿瘤。
⒈ 槐木的瘿瘤。
引唐 刘讷言 《谐噱录·雌甲辰》:“裴晋公 度 在相位日,有人寄槐癭一枚,欲削为枕,时郎中 庾威 世称博物,召请别之, 庾 捧玩良久,白曰:‘此槐癭是雌树生者,恐不堪用。’”
宋 范成大 《峨嵋县诗》:“泉清土沃稻芒蚤,县古林深槐癭高。”
“槐”字共有1个读音: [huái]
汉字 | 槐 |
---|---|
读音 | [huái] |
注音 | ㄏㄨㄞˊ |
部首 | [木] 木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3 部外:9 |
异体字 |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69D0 |
其它编码 | 五笔:srqc 仓颉:dhui 郑码:fnj 四角:46913 |
笔顺编码 | 1234325113554 |
笔顺笔画 | 一丨ノ丶ノ丨フ一一ノフフ丶 |
笔顺名称 | 横 竖 撇 点 撇 竖 横折 横 横 撇 竖弯钩 撇折 点 |
1.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可制黄色染料。花蕾和果实可入药。
2.(Huái)姓。
基本字义
槐
huái ㄏㄨㄞˊ
落叶乔木。木材可供建筑和制家具。花蕾可做黄色染料:槐火(用槐木取火)。槐序。槐楝(a.中国周代朝廷种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分坐其下,后因以“槐棘”指三公或三公之位;b.指听讼的处所。均亦称“棘槐”)。槐鼎(喻三公)。 姓。英语 locust tree
德语 Japanischer Schnurbaum ( lat. Styphnolobium japonicum, Sophora japonica ) (S, Bio)
“瘿”字共有1个读音: [yǐng]
汉字 | 瘿 |
---|---|
读音 | [yǐng] |
注音 | ㄧㄥˇ |
部首 | [疒] 病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6 部外:11 |
异体字 | 癭 䑍 ???? |
字形结构 | 半包围结构 |
繁体字形 | 癭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763F |
其它编码 | 五笔:ummv 仓颉:kbov 郑码:tllz 四角:00144 |
笔顺编码 | 4134125342534531 |
笔顺笔画 | 丶一ノ丶一丨フノ丶丨フノ丶フノ一 |
笔顺名称 | 点 横 撇 点 提 竖 横折 撇 点 竖 横折 撇 点 撇点 撇 横 |
1.机体组织受病原刺激后的局部增生。一般为囊状物。如叶瘿、线虫瘿。
2.俗称瘿袋。中医指生在脖子前的一种囊状瘤子,主要是由于碘缺乏引起的甲状腺肿大症。
基本字义
瘿
(癭)
yǐng ㄧㄥˇ
中医指多因郁怒忧思过度,气郁痰凝血瘀结于颈部,或生活在山区与水中缺碘有关的病。可分为“气瘿”、“肉瘿”及“石瘿”等。病理学指机体组织受病原刺激后,局部细胞增生,形成的囊状性赘生物。植物受病菌、昆虫、叶螨、线虫等寄生后,常形成“瘿”。英语 swelling, goiter
德语 Gallapfel (B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