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后因以“邯郸匍匐”比喻盲目效仿以致失去自己原来的长处。
⒈ 参见“邯郸学步”。参见“邯郸学步”。
引《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 寿陵 餘子之学行於 邯郸 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
后因以“邯郸匍匐”比喻盲目效仿以致失去自己原来的长处。 金 元好问 《刘君用可庵》诗之二:“著脚绳桥已足忧, 邯郸 匍匐更堪羞。”
“邯”字共有1个读音: [hán]
汉字 | 邯 |
---|---|
读音 | [hán] |
注音 | ㄏㄢˊ |
部首 | [阝] 双耳刀 |
笔画 | 总笔画:7 部外:5 |
异体字 | ???? ????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90AF |
其它编码 | 五笔:afbh|fbh 仓颉:tmnl 郑码:eby 四角:47727 |
笔顺编码 | 1221152 |
笔顺笔画 | 一丨丨一一フ丨 |
笔顺名称 | 横 竖 竖 横 横 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 竖 |
邯郸(Hándān),地名,在河北。
基本字义
邯
hán ㄏㄢˊ
◎ 〔邯郸〕地名,在中国河北省。
英语 city in Hebei province; various
德语 altertümlicher Ortsname in der Provinz Hebei (Eig, Geo)
“郸”字共有1个读音: [dān]
汉字 | 郸 |
---|---|
读音 | [dān] |
注音 | ㄉㄢ |
部首 | [阝] 双耳刀 |
笔画 | 总笔画:10 部外:8 |
异体字 | 鄲 ????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繁体字形 | 鄲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90F8 |
其它编码 | 五笔:ujfb 仓颉:cjnl 郑码:udey 四角:87527 |
笔顺编码 | 4325111252 |
笔顺笔画 | 丶ノ丨フ一一一丨フ丨 |
笔顺名称 | 点 撇 竖 横折 横 横 横 竖 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 竖 |
1.郸城(Dānchéng),地名,在河南。
2.姓。
基本字义
郸
(鄲)
dān ㄉㄢˉ
〔郸城〕地名,在中国河南省。(鄲)英语 county in Hebei province
“匍”字共有1个读音: [pú]
汉字 | 匍 |
---|---|
读音 | [pú] |
注音 | ㄆㄨˊ |
部首 | [勹] 包字头 |
笔画 | 总笔画:9 部外:7 |
异体字 | |
字形结构 | 半包围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530D |
其它编码 | 五笔:qgey|qsi 仓颉:pijb 郑码:ryfb 四角:27220 |
笔顺编码 | 351251124 |
笔顺笔画 | ノフ一丨フ一一丨丶 |
笔顺名称 | 撇 横折钩 横 竖 横折钩 横 横 竖 点 |
〔匍匐〕a.爬,手足并行,如“匍匐前进”;b.竭力,如“凡民有丧,匍匐救之”;c.趴,如“有些植物的茎匍匐在地面上”。均亦作“匍伏”。
基本字义
匍
pú ㄆㄨˊ
◎ 〔匍匐〕a.爬,手足并行,如“匍匍前进”;b.竭力,如“凡民有丧,匍匍救之”;c.趴,如“有些植物的茎匍匍在地面上”。均亦作“匍伏”。
英语 crawl; lie prostrate
德语 kriechen
“匐”字共有1个读音: [fú]
汉字 | 匐 |
---|---|
读音 | [fú] |
注音 | ㄈㄨˊ |
部首 | [勹] 包字头 |
笔画 | 总笔画:11 部外:9 |
异体字 | 䟮 ???? ???? ???? |
字形结构 | 半包围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5310 |
其它编码 | 五笔:qgkl 仓颉:pmrw 郑码:ryjk 四角:27620 |
笔顺编码 | 35125125121 |
笔顺笔画 | ノフ一丨フ一丨フ一丨一 |
笔顺名称 | 撇 横折钩 横 竖 横折 横 竖 横折 横 竖 横 |
见〖匍匐〗。
匐
fú ㄈㄨˊ
〔匍匐〕同“匍”。英语 fall prostrate; craw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