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寒秋时的杵声。杵,捣衣用的棒槌。诗词中常用以描写环境的冷落、萧索或思乡。
⒈ 寒秋时的杵声。杵,捣衣用的棒槌。诗词中常用以描写环境的冷落、萧索或思乡。
引唐 岑参 《宿关西客舍寄东山严许二山人时天宝初七月初三日在内学见有高道举徵》诗:“孤灯然客梦,寒杵捣乡愁。”
唐 杜甫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诗:“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
唐 皇甫曾 《寻刘处士》诗:“隔城寒杵急,带月早鸿还。”
“寒”字共有1个读音: [hán]
汉字 | 寒 |
---|---|
读音 | [hán] |
注音 | ㄏㄢˊ |
部首 | [宀] 宝盖头 |
笔画 | 总笔画:12 部外:9 |
异体字 | ???? ???? ???? ???? ???? 㥶 |
字形结构 | 上下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5BD2 |
其它编码 | 五笔:pfju|pawu 仓颉:jtcy 郑码:wdot 四角:30303 |
笔顺编码 | 445112213444 |
笔顺笔画 | 丶丶フ一一丨丨一ノ丶丶丶 |
笔顺名称 | 点 点 横撇/横钩 横 横 竖 竖 横 撇 捺 点 点 |
1.冷(跟“暑”相对):寒冬。寒风。天寒地冻。受了一点寒。
2.害怕;畏惧:心寒。胆寒。
3.穷困:贫寒。
4.姓。
基本字义
寒
hán ㄏㄢˊ
冷,与“暑”相对:寒冬。寒色。寒衣。寒冽。寒带。寒战。寒噤。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不生火做饭,也有的地区把清明当作“寒食”)。寒喧。寒来暑往。唇亡齿寒。害怕:寒心。穷困,有时用作谦辞:寒门。寒伧。寒舍。寒窗(喻艰苦的学习环境)。寒酸。寒士(旧指贫穷的读书人)。英语 cold, wintry, chilly
德语 kalt (Adv)
“杵”字共有1个读音: [chǔ]
汉字 | 杵 |
---|---|
读音 | [chǔ] |
注音 | ㄔㄨˇ |
部首 | [木] 木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8 部外:4 |
异体字 |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6775 |
其它编码 | 五笔:stfh 仓颉:doj 郑码:fmed 四角:48940 |
笔顺编码 | 12343112 |
笔顺笔画 | 一丨ノ丶ノ一一丨 |
笔顺名称 | 横 竖 撇 点 撇 横 横 竖 |
1.一头粗一头细的圆木棒,用来在臼里捣粮食等或洗衣服时捶衣服:杵臼。砧杵。
2.用杵捣:杵药。
3.用细长的东西戳或捅:用手指头杵了他一下。拿棍子往里杵一杵。
基本字义
杵
chǔ ㄔㄨˇ
舂米或捶衣的木棒:杵臼。砧杵。杵臼交(旧称互相不嫌贫贱的朋友)。用长形的东西戳:杵了他一拳。英语 pestle; baton used beat cloth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