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即长毛绒。割绒毛织物。用两种经纱(毛经纱和地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地经纱(多用麻或棉线)和纬纱(多用棉线)交织成地布,而毛经纱在地布上构成9-11毫米的毛绒。
⒈ 即长毛绒。割绒毛织物。用两种经纱(毛经纱和地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地经纱(多用麻或棉线)和纬纱(多用棉线)交织成地布,而毛经纱在地布上构成9-11毫米的毛绒。
引郭沫若 《三诗人之死》:“﹝兔子﹞身上的茸毛也渐渐长得和海虎绒一样了。”
“海”字共有1个读音: [hǎi]
汉字 | 海 |
---|---|
读音 | [hǎi] |
注音 | ㄏㄞˇ |
部首 | [氵] 三点水 |
笔画 | 总笔画:10 部外:7 |
异体字 | ???? ???? ???? 海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6D77 |
其它编码 | 五笔:itxu|itxy 仓颉:eowy 郑码:vmzy 四角:38157 |
笔顺编码 | 4413155414 |
笔顺笔画 | 丶丶一ノ一フフ丶一丶 |
笔顺名称 | 点 点 提 撇 横 竖折/竖弯 横折钩 点 横 点 |
1.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有的大湖也叫海,如青海、里海。
2.比喻连成一大片的很多同类事物:人海。火海。
3.大的(器皿或容量等):海碗。海量。
4.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海棠。海枣。
5.极多(后面一般跟“了、啦”等):街上的人可海啦!
6.漫无目标地:海骂。她丢了支笔,海找。
7.毫无节制地:海吃海喝。
8.姓。
基本字义
海
hǎi ㄏㄞˇ
靠近大陆,比洋小的水域:海洋。海域。海拔。海疆。海内。海岸。海誓山盟。五湖四海。 用于湖泊名称:青海。中南海。 容量大的器皿,巨大的:海碗。海涵(敬辞,称对方大度包容)。夸下海口。 喻数量多的人、事物像海的:人山人海。火海。 漫无目标地:海骂。海找。 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海棠。 特指中国上海:海派。 姓。英语
sea, ocean; maritime
德语 Meer ,Ozean
“虎”字共有1个读音: [hǔ]
汉字 | 虎 |
---|---|
读音 | [hǔ] |
注音 | ㄏㄨˇ |
部首 | [虍] 虎字头 |
笔画 | 总笔画:8 部外:2 |
异体字 | 唬 ???? ???? ???? ???? ???? ???? ???? 俿 乕 虝 |
字形结构 | 半包围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864E |
其它编码 | 五笔:hamv|hwv 仓颉:yphn 郑码:ih 四角:21217 |
笔顺编码 | 21531535 |
笔顺笔画 | 丨一フノ一フノフ |
笔顺名称 | 竖 横 横撇/横钩 撇 横 竖弯钩 撇 横折弯钩/横斜钩 |
1.哺乳动物,头大而圆,毛黄色,有黑色横纹。听觉和嗅觉都很敏锐,性凶猛,力气大,善游泳,不善爬树,夜里出来捕食鸟兽。通称老虎。
2.比喻勇猛威武:虎将。虎虎有生气。
3.露出凶相:虎起脸。
4.姓。
5.同“唬”。
基本字义
虎
hǔ ㄏㄨˇ
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虎口(➊喻危险境地;➋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虎穴(喻危险境地)。虎符(古代调兵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虎狼(喻凶残的人)。虎头蛇尾。虎踞龙盘。龙腾虎跃。 勇猛、威武:虎将。虎势。虎劲。虎威。虎虎。虎气。 古同“唬”,威吓。 古同“琥”,琥珀。英语 tiger; brave, fierce; surname
德语 Tiger (S),Katze (auf der Speisekarte) (Ess),Tiger"
“绒”字共有1个读音: [róng]
汉字 | 绒 |
---|---|
读音 | [róng] |
注音 | ㄖㄨㄥˊ |
部首 | [纟] 绞丝旁 |
笔画 | 总笔画:9 部外:6 |
异体字 | 絨 毧 羢 㲨 ???? ???? ????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繁体字形 | 絨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7ED2 |
其它编码 | 五笔:xadt 仓颉:vmij 郑码:zhgd 四角:23150 |
笔顺编码 | 551113534 |
笔顺笔画 | フフ一一一ノフノ丶 |
笔顺名称 | 撇折 撇折 提 横 横 撇 斜钩 撇 点 |
1.柔软细小的毛:鸭绒。羽绒。驼绒。
2.棉、丝或毛制成的上面有一层细毛的纺织品:绒布。绒毯。绒衣。丝绒。
3.细布。
4.刺绣用的细丝:红绿绒儿。
基本字义
绒
(絨)
róng ㄖㄨㄥˊ
柔软细小的毛:鸭绒。羽绒。驼绒。 棉、丝或毛制成的上面有一层细毛的纺织品:绒布。绒毯。绒衣。丝绒。 细布。 刺绣用的细丝:红绿绒儿。英语 silk, cotton, or woolen fabric
德语 aus Wolle, Wollware ,Samt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