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山名。即“姑胥山”。在苏州西南。
例上姑苏,望五湖。
⒉ 台名。指姑苏台,在姑苏山上,相传为吴王夫差所筑。
⒊ 苏州的别称。
例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⒈ 亦作“姑胥”。
⒉ 山名。在 江苏省 吴县 西南。参阅 宋 范成大 《吴郡志》、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南六·吴县》。
引《史记·河渠书》:“上 姑苏,望五湖。”
《淮南子·人间训》:“﹝ 越王 ﹞甲卒三千人,以禽 夫差 於 姑胥。”
⒊ 指 姑苏台。参见“姑苏臺”。
引《国语·越语下》:“吴王 帅其贤良与其重禄,以上 姑苏。”
韦昭 注:“姑苏,宫之臺也,在 吴閶门 外,近湖。”
《史记·吴太伯世家》:“越 因伐 吴,败之 姑苏。”
司马贞 索隐:“姑苏,臺名,在 吴县 西三十里。”
《后汉书·济南安王康传》:“吴 兴 姑苏 而灭。”
李贤 注:“姑苏臺 一名 姑胥臺。”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谋吴》:“姑击之于 檇李,復败于 姑苏。”
⒋ 苏州 吴县 的别称。因其地有 姑苏山 而得名。
引《荀子·宥坐》:“女以諫者为必用邪? 吴子胥 不磔 姑苏 东门外乎!”
汉 王符 《潜夫论·边议》:“孟明 补闕於 河西,范蠡 收责於 姑胥。”
唐 张继 《枫桥夜泊》诗:“姑苏 城外 寒山寺,夜半鐘声到客船。”
明 冯梦龙 《山歌·月上》:“姑苏 李秀才,贫而滑稽。”
清 李渔 《慎鸾交·谲讽》:“来此已是 姑苏,料想地方官员,一定要来参謁。”
⒈ 江苏省吴县的旧称。参见「吴县」条。
“姑”字共有1个读音: [gū]
汉字 | 姑 |
---|---|
读音 | [gū] |
注音 | ㄍㄨ |
部首 | [女] 女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8 部外:5 |
异体字 |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59D1 |
其它编码 | 五笔:vdg 仓颉:vjr 郑码:zmej 四角:44460 |
笔顺编码 | 53112251 |
笔顺笔画 | フノ一一丨丨フ一 |
笔顺名称 | 撇点 撇 横 横 竖 竖 横折 横 |
1.姑母;称父亲的姐妹。
2.丈夫的姐妹:姑嫂。
3.古称丈夫的母亲:翁姑(公婆)。
4.出家女子或从事迷信职业的妇女。例:尼姑。三姑六婆。
5.副词。暂且:姑置勿论(暂时放在一边不谈)。
基本字义
姑
gū ㄍㄨˉ
称父亲的姐妹:姑姑。姑父。姑表(一家的父亲和另一家的母亲是兄妹或姐弟的亲戚关系,如“姑姑兄弟”)。丈夫的姊妹:小姑子。姑嫂。旧时妻称夫的母亲:翁姑。舅姑。少女,亦作妇女的通称:姑娘(a.未婚少女,“娘”读轻声;b.姑母)。道姑。尼姑。暂且,苟且:姑且。姑息。英语 father's sister; husband's mother
德语 Tante, Schwester des Vaters (姑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