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过堂风的意思

guòtángfēng

过堂风


拼音guò táng fēng
注音ㄍㄨㄛˋ ㄊㄤˊ ㄈㄥ

繁体過堂風

词语解释

过堂风[ guò táng fēng ]

⒈  [draught;wind gust coming through a narrow passageway] 通过穿堂、过道或相对的门窗的风,也叫穿堂风。

引证解释

⒈  通过穿堂、过道或相对的门窗的风。

《红楼梦》第十二回:“此时要出去,亦不能了:南北俱是大墙,要跳也无攀援。这屋内又是过堂风,空落落的。”
《红楼梦》第三六回:“凤姐 把袖子挽了几挽,跐着那角门的门槛子,笑道:‘这里过堂风,倒凉快,吹一吹再走。’”

国语辞典

过堂风[ guò táng fēng ]

⒈  从屋子或过道的一头进来又从另一头出去的风。风势通常较为强劲。

《红楼梦·第一二回》:「这屋内又是过堂风,空落落的;现是腊月天气,夜又长,朔风凛凛,侵肌裂骨,一夜几乎不曾冻死!」

“过”字共有3个读音: [guò]   [guo]   [guō]  

过

汉字
读音[guò][guo][guō]
注音ㄍㄨㄛˋ|ㄍㄨㄛ|ㄍㄨㄛ
部首[辶]  走之旁
笔画总笔画:6 部外:3
异体字 過 ???? ????
字形结构半包围结构
繁体字形
统一编码基本区 U+8FC7
其它编码五笔:fpi 仓颉:ydi 郑码:dsw 四角:34300
笔顺编码124454
笔顺笔画一丨丶丶フ丶
笔顺名称 横 竖钩 点 点 横折折撇 捺

“过”字的意思

[guò]

1.从一个地点或时间移到另一个地点或时间;经过某个空间或时间:过来。过去。过河。过桥。过年。过节。日子越来越好过了。

2.从甲方转移到乙方:过户。过账。

3.使经过(某种处理):过罗。过筛子。过滤。过淋。过磅。过秤。过油肉。过过数儿。

4.用眼看或用脑子回忆:过目。把昨天的事在脑子里过了一遍。

5.超过(某个范围和限度):过分。过期。过犹不及。树长得过了房。

6.分子结构中有过氧基(—O—O—)结构的:过硫酸根(SO5-)。过氧化氢(H2O2)。

7.探望;拜访:过访。

8.去世:老太太过了好几天了。

9.过失(跟“功”相对):过错。记过。勇于改过。

10.传染:这个病过人。

11.用在动词后,表示经过:走过广场。把他送过了桥。

12.用在动词后,表示掉转方向:翻过一页。他回过头看了看。

13.用在动词后,表示超过或胜过:我比不过你。一匹马比得过两头驴。

[guo]

1.用在动词后,表示完毕:吃过饭再走。杏花和碧桃都已经开过了。

2.用在动词后,表示某种行为或变化曾经发生,但并未继续到现在:他去年来过北京。我们吃过亏,上过当,有了经验了。

[guō]

姓。

“过”字的基本解释

(過)

guò ㄍㄨㄛˋ

从这儿到那儿,从此时到彼时:过江。过账。过程。过渡。过从(交往)。经过。 经过某种处理方法:过秤。过磅。过目。 超出:过于。过度(dù)。过甚。过奖(谦辞)。过量(liàng)。过剩。过犹不及。 重新回忆过去的事情:过电影。 从头到尾重新审视:把这篇文章再过一过。 次,回,遍:把文件看了好几过儿。 错误:过错。记过。

(過)

guo ㄍㄨㄛ

用在动词后表示曾经或已经:看过。用过。 用在动词后,与“来”、“去”连用,表示趋向:拿过来。走过去。

(過)

guō ㄍㄨㄛˉ

姓。

英语 pass, pass through, go across

德语 Verbsuffix des experientiellen Aspekts ,Verbalpartikel: Aspekt der unbestimmten Vergangenheit (S)​,Vergehen, Fehler (S)​,vergehen, verbringen, verleben (V)​,vorbeigehen (an)​, passieren, überqueren (V)​,nach, später (Adv)​,Guo (Eig, Fam)

“堂”字共有1个读音: [táng]  

堂

汉字
读音[táng]
注音ㄊㄤˊ
部首[土]  提土旁
笔画总笔画:11 部外:8
异体字 㙶 坣 隚
字形结构上下结构
统一编码基本区 U+5802
其它编码五笔:ipkf 仓颉:fbrg 郑码:kojb 四角:90104
笔顺编码24345251121
笔顺笔画丨丶ノ丶フ丨フ一一丨一
笔顺名称 竖 点 撇 点 横撇/横钩 竖 横折 横 横 竖 横

“堂”字的意思

1.正房:堂屋。

2.专为某种活动用的房屋:礼堂。课堂。食堂。

3.旧时官府中举行仪式、审讯案件的地方:大堂。过堂。

4.用于厅堂名称,旧时也指某一家、某一房或某一家族:三槐堂。

5.用于商店牌号:同仁堂(北京的一家药店)。

6.堂房:堂兄。堂弟。堂姊妹。

7.a)用于成套的家具:一堂家具。b)用于分节的课程,一节叫一堂:两堂课。c)旧时审案一次叫一堂:过了两堂。d)用于场景、壁画等:三堂内景。一堂壁画。

8.姓。

“堂”字的基本解释

táng ㄊㄤˊ

正房,高大的房子:堂屋。堂客。堂倌。礼堂。澡堂。 同祖父的亲属关系:堂房。堂兄弟。 旧时官吏审案办事的地方:大堂。公堂。过堂。 量词:上了一堂课。一堂家具。

英语 hall; government office

德语 Raum (S)​,Tang (Eig, Fam)​,Hauptraum eines 1 stöckigen Hauses

“风”字共有2个读音: [fēng]   [fěng]  

风

汉字
读音[fēng][fěng]
注音ㄈㄥ|ㄈㄥˇ
部首[风]  风字旁
笔画总笔画:4 部外:0
异体字 風 飌 凨 凬 凮 ???? ???? ???? ???? ???? ???? ???? ????
字形结构半包围结构
繁体字形
统一编码基本区 U+98CE
其它编码五笔:mqi|wri 仓颉:hnk 郑码:qdos 四角:77210
笔顺编码3534
笔顺笔画ノフノ丶
笔顺名称 撇 横折弯钩/横斜钩 撇 点

“风”字的意思

[fēng]

1.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2.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

3.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4.消息,传闻:风传(chuán)(传闻)。闻风而动。

5.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6.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

7.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

8.姓。

[fěng]

古同“讽”,讽刺。

“风”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風)

fēng ㄈㄥˉ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消息,传闻:风传(chuán )(传闻)。闻风而动。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 姓。

其它字义

(風)

fěng ㄈㄥˇ

 ◎ 古同“讽”,讽刺。

英语 wind; air; manners, atmosphere

德语 Wind (Met)​,Radikal Nr. 182 = Wind (Sprachw)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