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古代医学以心尖脂肪为膏,心脏与膈膜之间为肓。比喻难以救药的失误或缺点。比喻事物的要害或关键。中医针灸穴位名。
⒈ 古代医学以心尖脂肪为膏,心脏与膈膜之间为肓。
引《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杜预 注:“肓,鬲也。心下为膏。”
后遂用以称病之难治者。 晋 孙楚 《为石仲容与孙皓书》:“夫治膏肓者,必进苦口之药;决狐疑者,必告逆耳之言。”
宋 朱熹 《题谢少卿药园》诗之二:“再拜药园翁,何以起膏肓?”
郁达夫 《自述》诗之五:“人言先父丧亡日,小子膏肓疾正深。”
⒉ 比喻难以救药的失误或缺点。
引《世说新语·俭啬》“王戎 俭吝” 刘孝标 注引 晋 王隐 《晋书》:“戎 性至俭,不能自奉养,财不出外,天下人谓为膏肓之疾。”
唐 柳宗元 《寄许京兆孟容书》:“忽捧教命,乃知幸为大君子所宥,欲使膏肓沉没,復起为人。”
清 钱谦益 《与卓去病论经学书》:“犹冀百世之下,得吾言而存之,可以箴俗学之膏肓,而起其废疾也。”
⒊ 比喻事物的要害或关键。
引《魏晋南北朝墓志集释·隋卞鉴暨妻刘氏墓志》:“神都之阳,天闕之下,地乃膏肓,县连 京雒。”
唐 张祜 《感河上兵》诗:“首尾诚须畏,膏肓慎勿轻。”
明 史可法 《请尊上权化水火疏》:“今忧时愤慨者,谓文官爱钱不怕死,武官怕死又要钱,二语真切中膏肓。”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苏仲芬》:“卿言深中膏肓,敢不佩为弦韦。”
⒋ 中医针灸穴位名。
引《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膀胱经分寸歌》:“魄户膏肓与神堂。”
注:“从魄户下行第四椎下,五椎上,此穴居中,去脊中各三寸半,正坐曲脊取之,膏肓穴也。”
⒈ 人体心脏与横膈膜之间的部分。旧说以为是药效无法达到的地方,故引申为病症已达 难治的阶段。
引《西游记·第一〇回》:「病势已入膏肓,命将危矣。」
⒉ 比喻百姓的痛苦。
引唐·杜甫〈壮游〉诗:「大军载草草,凋瘵满膏肓。」
⒊ 位于肩背部的穴道,约在背部第四胸椎棘突起下方外侧三寸处的穴道。指压按摩膏肓,可具治拧筋、喘息、心窝痛、疲劳等疗效。
“膏”字共有2个读音: [gāo] [gào]
汉字 | 膏 |
---|---|
读音 | [gāo][gào] |
注音 | ㄍㄠ|ㄍㄠˋ |
部首 | [月] 月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4 部外:10 |
异体字 | ???? |
字形结构 | 上下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818F |
其它编码 | 五笔:ypke 仓颉:yrbb 郑码:sjjq 四角:00227 |
笔顺编码 | 41251452512511 |
笔顺笔画 | 丶一丨フ一丶フ丨フ一丨フ一一 |
笔顺名称 | 点 横 竖 横折 横 点 横撇/横钩 竖 横折 横 竖 横折钩 横 横 |
[gāo]
1.脂肪,油;肥肉:焚膏继晷(guǐ)。
2.糊状的东西:牙膏。药膏。
3.中成药剂型之一。在常温时为固体、半固体或半流体的制品。可分为内服膏、外贴膏、外敷膏:益母草膏。狗皮膏。紫草膏。
4.肥沃:膏壤。
[gào]1.把油抹在车轴或机械的转动部位上,使润滑:膏车。
2.把毛笔蘸墨后在砚台上掭:膏笔。
基本字义
膏
gāo ㄍㄠˉ
肥,肥肉:膏粱(肥肉、细粮)。膏腴。膏沃。 脂油:春雨如膏。膏泽(a.滋润作物的及时雨;b.喻给予恩惠)。 中医指心尖脂肪,认为是药力达不到的部位:病入膏肓。其它字义
膏
gào ㄍㄠˋ
把油抹在车轴或机械上:膏油。 把毛笔蘸上墨汁在砚台边上掭:膏笔。膏墨。英语 grease, fat; paste, ointment
德语 Creme (S),Paste (S),Salbe (S)
“肓”字共有1个读音: [huāng]
汉字 | 肓 |
---|---|
读音 | [huāng] |
注音 | ㄏㄨㄤ |
部首 | [月] 月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7 部外:3 |
异体字 | ???? ???? |
字形结构 | 上下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8093 |
其它编码 | 五笔:ynef 仓颉:yvb 郑码:shq 四角:00227 |
笔顺编码 | 4152511 |
笔顺笔画 | 丶一フ丨フ一一 |
笔顺名称 | 点 横 竖折/竖弯 竖 横折钩 横 横 |
古指人体内心脏下膈膜上的部位。
基本字义
肓
huāng ㄏㄨㄤˉ
◎ 中医指心下膈上的部位:膏肓(中国古代医学称心尖脂肪为“膏”,心脏和膈膜之间为“肓”,认为“膏肓”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所以“病入肓肓”是指病重到无法医治了)。
英语 region between heart and diaphragm
德语 Region zwischen Herz und Zwerchfell (Eig, M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