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语本《史记·项羽本纪》:“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又:“力拔山兮气盖世。”
⒈ 比喻力气强大,勇武过人。参见「拔山扛鼎」条。
引《东周列国志·第七二回》:「有扛鼎拔山之勇,经文纬武之才。」
“扛”字共有2个读音: [káng] [gāng]
汉字 | 扛 |
---|---|
读音 | [káng][gāng] |
注音 | ㄎㄤˊ|ㄍㄤ |
部首 | [扌] 提手旁 |
笔画 | 总笔画:6 部外:3 |
异体字 | 抗 掆 摃 ???? ???? ???? ????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625B |
其它编码 | 五笔:rag 仓颉:qm 郑码:dbi 四角:51012 |
笔顺编码 | 121121 |
笔顺笔画 | 一丨一一丨一 |
笔顺名称 | 横 竖钩 提 横 竖 横 |
[káng]
1.用肩膀承担物体:扛枪。扛着锄头。这个任务你一定要扛起来。
2.支撑;忍耐:冷得扛不住了。
[gāng]1.用两手举(重物):力能扛鼎。
2.抬东西。
扛
káng ㄎㄤˊ
用肩膀承担:扛枪。扛
(摃、掆)
gāng ㄍㄤˉ
两手举东西:力能扛鼎。英语 carry on shoulders; lift
德语 (schwere Sachen) auf den Schultern tragen; etwas schultern (V)
“鼎”字共有1个读音: [dǐng]
汉字 | 鼎 |
---|---|
读音 | [dǐng] |
注音 | ㄉㄧㄥˇ |
部首 | [鼎] 鼎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2 部外:0 |
异体字 | 㫀 鐤 鼑 ???? ???? ???? ???? ???? ???? ???? ???? 䁀 ???? |
字形结构 | 上下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9F0E |
其它编码 | 五笔:hndn 仓颉:buvml 郑码:lznx 四角:22227 |
笔顺编码 | 251115132125 |
笔顺笔画 | 丨フ一一一フ一ノ丨一丨フ |
笔顺名称 | 竖 横折 横 横 横 竖折撇/竖折折 横 撇 竖 横 竖 横折 |
1.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圆形,三足两耳,也有方形四足的。
2.比喻王位、帝业:定鼎。问鼎。
3.大:鼎力。鼎言。
4.锅。
5.姓。
6.正当;正在:鼎盛。
鼎
dǐng ㄉㄧㄥˇ
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铜鼎。鼎食(列鼎而食,指豪侈生活)。鼎镬。 锅:鼎罐。鼎锅。 古代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鼎彝。九鼎。定鼎。问鼎。鼎祚(国运)。 象征三方并立、互相对峙:鼎峙。鼎足之势。 大:鼎族。鼎臣。鼎力支持。 正当,正在:鼎盛(shèng )。英语 large, three-legged bronze caldron
德语 Antikes Kochgefäß mit zwei Griffen und drei oder vier Standbeinen (S),Dreifuß (S),kaiserliche Macht (S),Kessel (S),Macht (S),Opfergefäß (S),Symbol für das Reich (S),Urne (S),errichten (V),fest (Adj),stark (Adv),Ding (Eig, Fam),Klassenzeichen , Radikal Nr. 206 ,Ding (antikes Kochgefäß mit zwei Handgriffen und drei oder vier Beinen) (S)
“山”字共有1个读音: [shān]
汉字 | 山 |
---|---|
读音 | [shān] |
注音 | ㄕㄢ |
部首 | [山] 山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3 部外:0 |
异体字 | ???? ???? |
字形结构 | 独体字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5C71 |
其它编码 | 五笔:mmmm 仓颉:u 郑码:ll 四角:22770 |
笔顺编码 | 252 |
笔顺笔画 | 丨フ丨 |
笔顺名称 | 竖 竖折/竖弯 竖 |
1.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耸的部分:高山。山顶。
2.像山的东西:冰山。
3.蚕蔟:蚕上山了。
4.山墙:房山。
基本字义
山
shān ㄕㄢˉ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山。山崖。山峦。山川。山路。山头。山明水秀。山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形状像山的:山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形容大声:山响。山呼万岁。姓。英语 mountain, hill, peak
德语 Berg ,Radikal Nr. 46 = Berg, Gebirge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