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浮薄子的意思

浮薄子


拼音fú bó zǐ
注音ㄈㄨˊ ㄅㄛˊ ㄗˇ

词语解释

浮薄子[ fú bó zǐ ]

⒈  轻浮浅薄的人。

引证解释

⒈  轻浮浅薄的人。

明 归有光 《与沉敬甫书》之二:“春闈之文,读之诚自谓不媿。但徒为市中浮薄子所訕笑,以是不出也。”
清 吴下阿蒙 《断袖篇·万生》:“郑生 恂恂寡言,絶与浮薄子不类。”

“浮”字共有1个读音: [fú]  

浮

汉字
读音[fú]
注音ㄈㄨˊ
部首[氵]  三点水
笔画总笔画:10 部外:7
异体字 酻 㳇 ???? ????
字形结构左右结构
统一编码基本区 U+6D6E
其它编码五笔:iebg 仓颉:ebnd 郑码:vpya 四角:32147
笔顺编码4413443521
笔顺笔画丶丶一ノ丶丶ノフ丨一
笔顺名称 点 点 提 撇 点 点 撇 横撇/横钩 竖钩 横

“浮”字的意思

1.停留在液体表面上(跟“沉”相对):浮萍。油浮在水上。浮云。脸上浮着微笑。

2.在水里游:他能一口气浮到对岸。

3.在表面上的:浮土。浮雕。

4.可移动的:浮财。

5.暂时的:浮记。浮支。

6.轻浮;浮躁:他人太浮,办事不踏实。

7.空虚;不切实:浮名。浮夸。

8.超过;多余:人浮于事。浮额。

9.姓。

“浮”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fú ㄈㄨˊ

漂在水面上,与“沉”相对:浮桥。浮力。浮标。浮萍。浮泛。浮沉。漂浮。浮光掠影。表面的:浮皮儿。浮土。浮雕。空虚,不切实:浮夸。浮华。不沉静,不沉着:轻浮。浮躁。暂时的:浮记。浮支。可移动的:浮财。浮荡。浮吊。浮动。超过,多余:人浮于事。呈现,涌现:浮现。浮想。中医指脉搏浮在肌肤表层:浮脉。

英语 to float, drift, waft; to exceed; superfluous

“薄”字共有3个读音: [báo]   [bó]   [bò]  

薄

汉字
读音[báo][bó][bò]
注音ㄅㄠˊ|ㄅㄛˊ|ㄅㄛˋ
部首[艹]  草字头
笔画总笔画:16 部外:13
异体字 䙏 泊 簿 ???? 亳 箔
字形结构上下结构
统一编码基本区 U+8584
其它编码五笔:aigf|aisf 仓颉:teii 郑码:evfd 四角:44142
笔顺编码1224411251124124
笔顺笔画一丨丨丶丶一一丨フ一一丨丶一丨丶
笔顺名称 横 竖 竖 点 点 提 横 竖 横折 横 横 竖 点 横 竖钩 点

“薄”字的意思

[báo]

1.扁平物体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小。与“厚”相对:薄片。

2.淡:酒味薄。

3.(感情)冷淡:待他不薄。

4.不肥沃:薄田。

[bó]

1.微;少;弱:薄技。薄产。单薄。

2.不厚道;不庄重:刻薄。轻薄。

3.看不起;慢待:鄙薄。厚此薄彼。

4.迫近;靠近:日薄西山。

[bò]

〔薄荷〕多年生草本植物。茎方形,叶对生,茎、叶有清香味,为清凉解表药,也可提炼出芳香化合物(用于食品、日用品等)。

“薄”字的基本解释

báo ㄅㄠˊ

厚度小的:薄片。薄饼。 冷淡,不热情:薄待。 味道淡:酒味很薄。 土地不肥沃:薄田。

bó ㄅㄛˊ

义同“薄”(báo),用于合成词或成语,如“厚薄”,“浅薄”,“尖嘴薄舌”等。 轻微,少:薄礼。薄产。薄命。薄寒。薄酬。菲薄。 不庄重,不厚道:薄夫。薄幸(负心)。薄情。轻薄。刻薄。 轻视:鄙薄。厚今薄古。 不充实,不坚强:薄弱。 迫近:薄近。薄暮(傍晚)。日薄西山。 同“箔”,帘子。 姓。

bò ㄅㄛˋ

[薄荷],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和叶有清凉香味,可入药。

英语 thin, slight, weak; poor, stingy

德语 dünn

“子”字共有1个读音: [zǐ]  

子

汉字
读音[zǐ]
注音ㄗˇ
部首[子]  子字旁
笔画总笔画:3 部外:0
异体字 㜽 仔 ???? ???? ???? ???? ???? ???? ???? ????
字形结构独体字
统一编码基本区 U+5B50
其它编码五笔:bbbb 仓颉:nd 郑码:ya 四角:17407
笔顺编码521
笔顺笔画フ丨一
笔顺名称 横撇/横钩 竖钩 横

“子”字的意思

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

6.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姓。

“子”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zǐ ㄗˇ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动物的卵:鱼子。蚕子。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 )。棋子儿。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姓。

英语 offspring, child; fruit, seed of; 1st terrestrial branch

德语 Substantiv-Suffix

词语首拼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