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要隘名。在今河北省涞源县北蔚县南。两崖峭立,仅通一道,古代为河北平原与北方边郡间的交通咽喉。楚汉相争时,郦食其说刘邦“距蜚狐之口,守白马之津,即此。”
⒈ 要隘名。在今 河北省 涞源县 北 蔚县 南。两崖峭立,仅通一道,古代为 河北平原 与北方边郡间的交通咽喉。参阅《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引楚 汉 相争时, 郦食其 说 刘邦 “距 蜚狐 之口,守 白马之津,即此。” 明 屠隆 《昙花记·凯旋见母》:“王师径出 蜚狐口,战士齐屯 倒马关。”
“蜚”字共有1个读音: [fēi]
汉字 | 蜚 |
---|---|
读音 | [fēi] |
注音 | ㄈㄟ |
部首 | [虫] 虫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4 部外:8 |
异体字 | 琲 ???? ???? ???? ???? |
字形结构 | 上下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871A |
其它编码 | 五笔:djdj|hdhj 仓颉:lylmi 郑码:kci 四角:11136 |
笔顺编码 | 21112111251214 |
笔顺笔画 | 丨一一一丨一一一丨フ一丨一丶 |
笔顺名称 | 竖 横 横 横 竖 横 横 横 竖 横折 横 竖 横 点 |
[fēi]
古同“飞”。
[fěi]〔蜚蠊〕俗称蟑螂。昆虫。种类很多。体扁平,黑或褐色,多有光泽。有的种类雌性无翅。能分泌恶臭,沾污食物,传染疾病。
蜚
fēi ㄈㄟ
同“飞”,指无根据的、无缘无故的。现“流言飞语”常写作“流言蜚语”。蜚
fěi ㄈㄟˇ
〔蜚蠊〕即蟑螂。英语 cockroach
德语 Bremse (S, Bio),>
“狐”字共有1个读音: [hú]
汉字 | 狐 |
---|---|
读音 | [hú] |
注音 | ㄏㄨˊ |
部首 | [犭] 反犬旁 |
笔画 | 总笔画:8 部外:5 |
异体字 | 瓠 瓡 ???? ????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72D0 |
其它编码 | 五笔:qtry 仓颉:khhvo 郑码:qmps 四角:42230 |
笔顺编码 | 35333544 |
笔顺笔画 | ノフノノノフ丶丶 |
笔顺名称 | 撇 弯钩 撇 撇 撇 竖提 点 捺 |
1.哺乳动物,外形略像狼,面部较长,耳朵三角形,尾巴长,毛通常赤黄色。性狡猾多疑,昼伏夜出,吃野鼠、鸟类、家禽等。常见的有赤狐和沙狐。通称狐狸。
2.(Hú)姓。
基本字义
狐
hú ㄏㄨˊ
哺乳动物的一属,形状略像狼。毛赤黄色,性狡猾多疑,遇见攻击时肛门放出臭气,乘机逃跑。皮可做衣服(通称“狐狸”):狐臭(腋下臭气)。狐肷(狐腋下和腹部的毛皮)。狐疑(多疑)。狐媚(曲意逢迎,投入所好)。狐死首丘(传说狐狸将死,头必向出生的山丘。喻不忘本,亦喻对故乡的思念)。姓。英语 species of fox
德语 Rotfuchs, Fuchs (S, Bio),Hu (Eig, Fam)
“口”字共有1个读音: [kǒu]
汉字 | 口 |
---|---|
读音 | [kǒu] |
注音 | ㄎㄡˇ |
部首 | [口] 口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3 部外:0 |
异体字 | ???? ???? 叩 |
字形结构 | 独体字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53E3 |
其它编码 | 五笔:kkkk 仓颉:r 郑码:ja 四角:60000 |
笔顺编码 | 251 |
笔顺笔画 | 丨フ一 |
笔顺名称 | 竖 横折 横 |
1.嘴。
2.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海口。
3.特指港口。也特指长城的关口:转口。出口转内销。口外。古北口。
4.行业;系统;专业方向:对口支援。文教口。专业不对口。
5.容器与外面相通的部位:碗口儿。瓶子口儿。
6.指人口:户口。拖家带口。
7.指口味:口重。
8.破裂的地方:裂口。疮口。
9.刀剑等的锋刃:刀卷口了。
10.骡、马、驴等的年龄(因可以由牙齿的状况判断):这匹马六岁口。
11.量词。用于人,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三口人。一口猪。两口缸。
基本字义
口
kǒu ㄎㄡˇ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口腔。口才。口齿。口若悬河。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口。 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港口。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古北口。喜峰口。 破裂的地方:口子。英语 mouth; open end; entrance, gate
德语 Öffnung (S),Mund (S),ZEW für Dinge mit einem Mund , einer Öffnung wie Menschen, Haustiere, Brunnen, Schächte, Kanonen (Zähl),Kou (Eig, Fam),Radikal Nr. 30 = Mund, Öffnung, Eingang, Mündung (S, Sprachw),ZEW für Familienmitglieder (Zäh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