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发动的意思

dòng

发动


拼音fā dòng
注音ㄈㄚ ㄉㄨㄥˋ

繁体發動
词性动词

反义熄火 消弭

词语解释

发动[ fā dòng ]

⒈  使开始。

发动战争。

start; launch;

⒉  使机器运转。

发动机器。

⒊  使行动起来;动员。

发动群众。

arouse; mobilize;

引证解释

⒈  奋起行动。

《庄子·天运》:“然则人固有尸居而龙见,雷声而渊默,发动如天地者乎?”
成玄英 疏:“奋发机动,同二仪之生物。”
《淮南子·兵略训》:“应敌必敏,发动必亟。”

⒉  行动。

《史记·龟策列传》:“闻古五帝、三王发动举事,必先决蓍龟。”
《后汉书·鲁恭传》:“夫阴阳之气,相扶而行,发动用事,各有时节。若不当其时,则物随而伤。”
沙汀 《还乡记》二九:“而每个人的眼光都表露出有所准备的神气,但看谁先发动。”

⒊  兴旺;生长。

《后汉书·郎顗传》:“王者崇宽大,顺春令,则靁应节,不则发动於冬,当震反潜。”
《宋书·鲜卑吐谷浑传》:“马是畜生,食草饮水,春气发动,所以致鬭。”
《朱子语类》卷六五:“復是阳气发动之初。”
《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你明日可往 胥门 童瞎子 家起一当家宅课,看财爻发动也不?”
茅盾 《路》十:“在他昏睡似的两星期中,新的势力在酝酿,在成长,在发动。”

⒋  犹产生。

汉 桓宽 《盐铁论·繇役》:“愤懣之恨发动於心,慕思之积痛於骨髓。”

⒌  犹骚动。

《史记·平準书》:“彭吴 贾灭 朝鲜,置 沧海之郡,则 燕 齐 之閒靡然发动。”

⒍  动机。

汉 王充 《论衡·答佞》:“谗与佞,俱小人也,同道异材,俱以嫉妒为性,而施行发动之异。”
汉 王充 《论衡·答佞》:“故贤人之权,为事为国;佞人之权,为身为家。观其所权,贤佞可论;察其发动,邪正可名。”

⒎  指动作。

汉 王充 《论衡·言毒》:“毒螫之生,皆同一气,发动虽异,内为一类。”

⒏  疾病发作。

《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后十八岁,疾当发动,若不得此药,不可差也。”
《北齐书·恩倖传·和士开》:“帝先患气疾,因饮酒輒大发动, 士开 每諫不从。”
唐 张九龄 《敕北庭都护盖嘉运书》:“近得卿表,知旧疾发动,请入都就医。”
宋 范仲淹 《陈乞邓州状》:“臣则宿患肺疾,每至秋冬发动。”

⒐  触动。

唐 顾况 《悲歌》诗序:“情思发动,圣贤所不免也。”
《朱子语类》卷七一:“今人乍见孺子将入於井,因发动而见其惻隐之心。”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二篇一:“无论任何大小县城都有城隍庙,供奉城隍老爷,这不和小儿要向城墙作揖的心理是一样的吗--城墙的壮美是 四川 普遍的现象,出省以来这种观感便缺少发动了。”

⒑  使行动起来。

《朱子语类》卷七五:“鼓之舞之以尽神,鼓舞有发动之意。”
刘少奇 《关于减租减息的群众运动》:“怕左而不发动群众,或以为左一点不要紧,而用左的领导思想发动群众,都是不对的,要切实避免。”
黎汝清 《叶秋红》第三章二:“用发动群众来支持武装斗争,用武装斗争来发动群众,那么 红枫岭 的斗争局面就初步打开了。”
赵树理 《小经理》:“翻起这事来以后, 三喜 连觉也睡不着,又是找干部,又是找群众,发动东家,发动西家。”

⒒  指开导,启发。

徐特立 《国文教授之研究》第三章:“教授生徒熟知之事物,以醒觉其注意,发动其觉官。”

⒓  犹发表。参见“发表”。

《儒林外史》第三二回:“王鬍子 私向 鲍廷璽 道:‘你的话也该发动了。’”

⒔  指妇女临产前的阵痛。

清 蒋士铨 《一片石·梦楼》:“那箇叫老娘,酒官官,敢是你箇家主婆发动哉。”
洪深 《香稻米》第三幕:“还没有生下来么?发动听说有好久了。”
冰心 《张嫂》:“刚才还看见 张嫂 背着一大筐的豆子上山,我想一时不见得会发动,也就没提。第二天早起……他笑嘻嘻的说:‘昨晚上养了一个娃儿!’”

⒕  鼓舞;鼓动。

毛泽东 《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要得到群众的拥护么?要群众拿出他们的全力放到战线上去么?那末,就得和群众在一起,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
郭沫若 《归去来·在轰炸中来去》:“如果大无畏的精神力毫不发动,则一切物质上的储备只是死物,而且会成为自己的累赘。”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五章:“倒不是怕脏怕苦,就怕 徐胜 的思想发动不起来。”

⒖  犹组织,进行。

毛泽东 《减租和生产是保卫解放区的两件大事》:“务使整个解放区,特别是广大的新解放区,在最近几个月内发动一次大的减租运动。”
雪克 《战斗的青春》第八章五:“除夕之夜,伪军们思念家乡亲人,更想不到我们会发动攻击。”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一章:“敌人垮下去,就再连一次进攻也发动不起来了。”

⒗  犹启动。

如:天气太冷,柴油机不容易发动。

国语辞典

发动[ fā dòng ]

⒈  开始动作。

《史记·卷一二八·褚少孙补龟策传》:「闻古五帝、三王发动举事,必先决蓍龟。」

带动 鼓动 策动

消弭 熄火

⒉  引发、启动。

如:「发动群众」、「发动机车」。

⒊  将分娩时的阵痛。

“发”字共有2个读音: [fā]   [fà]  

发

汉字
读音[fā][fà]
注音ㄈㄚ|ㄈㄚˋ
部首[又]  又字旁
笔画总笔画:5 部外:3
异体字 發 髮
字形结构独体字
繁体字形發髮
统一编码基本区 U+53D1
其它编码五笔:ntcy 仓颉:ivke 郑码:zmxs 四角:23407
笔顺编码53544
笔顺笔画フノフ丶丶
笔顺名称 撇折 撇 横撇/横钩 捺 点

“发”字的意思

[fā]

1.送出;交付:发货。分发。印发。发了一封信。

2.发射:发炮。百发百中。

3.产生;发生:发芽。发电。发水。发病。

4.表达:发表。发布。发誓。发言。发议论。

5.扩大;开展:发展。发扬。发育。

6.因得到大量财物而兴旺:发家。暴发户。他这两年跑买卖可发了。

7.食物等因发酵或水浸而膨胀:面发了。发海参。

8.放散;散开:发散。挥发。蒸发。

9.揭露;打开:发现。揭发。发掘。

10.姓。

[fà]

头发:毛发。须发。白发。假发。理发。

“发”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發)

fā ㄈㄚˉ

交付,送出:分发。发放。发行(批发)。 放,射:发射。百发百中。焕发。 表达,阐述:发表。发凡(陈述某一学科或一本书的要旨)。阐发。 散开,分散:发散。 开展,张大,扩大:发展。发扬。 打开,揭露:发现。发掘。 产生,出现:发生。发愤。奋发。 食物因发酵或水浸而膨涨:发面。 显现,显出:发病。发抖。发憷。 开始动作:发动。 引起,开启:启发。发人深省。 公布,宣布:发布。发号施令。 量词,用于枪弹、炮弹。

其它字义

(髮)

fà ㄈㄚˋ

 ◎ 人的前额、双耳和头颈部以上生长的毛:头发。鬓发。怒发冲冠。

英语 issue, dispatch, send out; hair

“动”字共有1个读音: [dòng]  

动

汉字
读音[dòng]
注音ㄉㄨㄥˋ
部首[力]  力字旁
笔画总笔画:6 部外:4
异体字 動 働 㣫 ???? ????
字形结构左右结构
繁体字形
统一编码基本区 U+52A8
其它编码五笔:fcln|fcet 仓颉:miks 郑码:bdzy 四角:14727
笔顺编码115453
笔顺笔画一一フ丶フノ
笔顺名称 横 横 撇折 点 横折钩 撇

“动”字的意思

1.(事物)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跟“静”相对):流动。风吹草动。你坐着别动。

2.“働”是“劳动”的“动(動)”的异体字。

3.改变(事物)原来的位置或样子:搬动。挪动。改动。动用。兴师动众。

4.使用;使起作用:动笔。动手。动脑筋。

5.触动(思想感情):动心。动怒。动了公愤。

6.感动:动人。不为亲情所动。

7.吃;喝(多用于否定式):这病不宜动荤腥。他向来不动酒。

8.动不动;常常:动辄得咎。影片一经上演,观众动以万计。

“动”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動)

dòng ㄉㄨㄥˋ

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与“静”相对:变动。波动。浮动。振动(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亦称“振荡”)。震动(a.颤动或使颤动,如“门窗动动了一下”;b.重大事情或消息使人心不平静,如“动动全国”)。使开始发生:发动。使用:动用。动武。动问(客套话,请问)。使起作用或变化,使感情起变化:感动。动人心弦。娓娓动听。动容。吃(多用于否定式):这几天不动荤腥。非静止的:动画。可变的:动产。行为:举动。动作。常常:动辄得咎。

英语 move, happen; movement, action

德语 agieren (V)​,bewegen (V)​,handeln (V)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