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二十四韵的意思

èrshíyùn

二十四韵


拼音èr shí sì yùn
注音ㄦˋ ㄕˊ ㄙˋ ㄩㄣˋ

繁体二十四韻

词语解释

二十四韵[ èr shí sì yùn ]

⒈  指唐·司空图为所撰《诗品》写的诗。其诗共分二十四目,各用四言韵语写成,故云。

引证解释

⒈  指 唐 司空图 为所撰《诗品》写的诗。其诗共分二十四目,各用四言韵语写成,故云。参见“二十四品”。

宋 苏轼 《书黄子思诗集后》:“唐 末 司空图 崎嶇兵乱之间,而诗文高雅,犹有承平之遗风。其论诗曰:‘梅止於酸,盐止於咸,饮食不可无盐梅,而其美常在咸酸之外。’盖自列其诗之有得於文字之表者二十四韵,恨当时不识其妙,予三復其言而悲之。”

“二”字共有1个读音: [èr]  

二

汉字
读音[èr]
注音ㄦˋ
部首[二]  二字旁
笔画总笔画:2 部外:0
异体字 弍 貳 ???? ????
字形结构独体字
统一编码基本区 U+4E8C
其它编码五笔:fgg 仓颉:mm 郑码:bd 四角:10100
笔顺编码11
笔顺笔画一一
笔顺名称 横 横

“二”字的意思

1.数目。一加一的和。

2.序数:一穷二白。

3.两样:不二价。

“二”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èr ㄦˋ

数名:一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贰”代)。双,比:独一无二。两样,别的:二话。不二价。

英语 two; twice

德语 zwei (2)​ (Num)​,Radikal Nr. 7 = zwei (2)​ (Sprachw)

“十”字共有1个读音: [shí]  

十

汉字
读音[shí]
注音ㄕˊ
部首[十]  十字旁
笔画总笔画:2 部外:0
异体字 什 拾
字形结构独体字
统一编码基本区 U+5341
其它编码五笔:fgh 仓颉:j 郑码:ed 四角:40000
笔顺编码12
笔顺笔画一丨
笔顺名称 横 竖

“十”字的意思

1.九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

2.表示达到顶点:十足。十分。十成的把握。

3.姓。

“十”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shí ㄕˊ

数名,九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拾”代)。表示多、久:十室九空。表示达到顶点:十足。十成。

英语 ten, tenth; complete; perfect

德语 zehn

“四”字共有1个读音: [sì]  

四

汉字
读音[sì]
注音ㄙˋ
部首[囗]  国字匡
笔画总笔画:5 部外:2
异体字 亖 肆 ???? ???? ???? 龱
字形结构全包围结构
统一编码基本区 U+56DB
其它编码五笔:lhng 仓颉:wc 郑码:lk 四角:60212
笔顺编码25351
笔顺笔画丨フノフ一
笔顺名称 竖 横折 撇 竖折/竖弯 横

“四”字的意思

1.三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

2.姓。

3.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四”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sì ㄙˋ

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四方。四边。四序(即“四季”)。四体(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隶、篆四种字体)。四库(古籍经、史、子、集四部的代称。亦称“四部”)。四君子(中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6”。

英语 four

德语 vier (4)​ (Num)

“韵”字共有1个读音: [yùn]  

韵

汉字
读音[yùn]
注音ㄩㄣˋ
部首[音]  音字旁
笔画总笔画:13 部外:4
异体字 韻 ????
字形结构左右结构
繁体字形
统一编码基本区 U+97F5
其它编码五笔:ujqu 仓颉:yapim 郑码:surt 四角:07620
笔顺编码4143125113541
笔顺笔画丶一丶ノ一丨フ一一ノフ丶一
笔顺名称 点 横 点 撇 横 竖 横折 横 横 撇 横折钩 点 提

“韵”字的意思

1.好听的声音:琴韵悠扬。松声竹韵。

2.韵母:押韵。叠韵。韵文。

3.情趣:风韵。韵味。韵致。

4.姓。

“韵”字的基本解释

(韻)

yùn ㄩㄣˋ

汉语字音中的元音或元音加收尾音,即声母以外的部分,或声母和介音以外的部分,称“韵母”。如“娘”niáng的韵母是iang,其中i是韵头,a是韵腹,ng是韵尾。韵文(有韵律节奏的文学体裁,亦指用这种体裁写成的文章,包括诗、词、歌、赋等。区别于“散文”)。押韵。韵腹(韵母中主要元音)。韵脚(韵文句末押韵的字)。韵律(诗词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韵的规则)。 和谐而有节奏的:韵白。琴韵悠扬。 风度,风致,情趣,意味:风韵。气韵。韵味。

英语 rhyme; vowel

德语 Reim (S)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