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断鞅的意思

duànyāng

断鞅


拼音duàn yāng
注音ㄉㄨㄢˋ 一ㄤ

繁体斷鞅

词语解释

断鞅[ duàn yāng ]

⒈  砍断马鞅。鞅,夹贴在马颈两旁的皮条。《左传·襄公十年》:“齐侯驾,将走邮棠。太子与郭荣扣马,曰:'师速而疾,略也。将退矣,且社稷之主不可以轻,轻则失众,君必待之!'将犯之,太子抽剑断鞅,乃止。”杨伯峻注:“太子砍断马鞅,则居中两马与衡离,不能持车矣。”后用作强谏之典。

⒉  马鞅中断。形容马跑得很快。

引证解释

⒈  砍断马鞅。鞅,夹贴在马颈两旁的皮条。

《左传·襄公十年》:“齐侯 驾,将走 邮棠。太子与 郭荣 扣马,曰:‘师速而疾,略也。将退矣,且社稷之主不可以轻,轻则失众,君必待之!’将犯之,太子抽剑断鞅,乃止。”
杨伯峻 注:“太子砍断马鞅,则居中两马与衡离,不能持车矣。”
后用作强谏之典。 唐 陆贽 《论两河及淮西利害状》:“乃有泣血碎首牵裾断鞅者,皆以进议见拒,恳诚激忠,遂至发愤踰礼而不能自止故也。”
宋 范仲淹 《从谏如流赋》:“万乘之主,纳贤以虚,七人之职,竭节而居,又何烦於断鞅,岂有悔於观鱼。”
宋 陆游 《曾文清公墓志铭》:“虽有折槛、断鞅、牵裾、还笏,若卖沽名者,愿皆优容奬激之。”

⒉  马鞅中断。形容马跑得很快。

唐 许尧佐 《柳氏传》:“遂升堂,出 翊 札示 柳氏,挟之跨鞍马,逸尘断鞅,倏忽而至。”

“断”字共有1个读音: [duàn]  

断

汉字
读音[duàn]
注音ㄉㄨㄢˋ
部首[斤]  斤字旁
笔画总笔画:11 部外:7
异体字 斷 㫁 ???? ???? ???? ???? ???? ???? ???? ???? ???? ???? ????
字形结构左右结构
繁体字形
统一编码基本区 U+65AD
其它编码五笔:onrh 仓颉:vdhml 郑码:ufzd 四角:22721
笔顺编码43123453312
笔顺笔画丶ノ一丨ノ丶フノノ一丨
笔顺名称 点 撇 横 竖 撇 点 竖折/竖弯 撇 撇 横 竖

“断”字的意思

1.(长形的东西)分成两段或几段:砍断。割断。绳子断了。

2.断绝;隔绝:断水。断电。断奶。断了关系。音讯断了。

3.间断:她每天都来给老人洗衣、做饭,从没有断过。

4.拦截:把对方的球断了下来。

5.戒除(烟酒):断烟。断酒。

6.姓。

7.判断;决定:断语。诊断。独断专行。这个案子断得公道。

8.绝对;一定(多用于否定式):断无此理。断不能信。

“断”字的基本解释

(斷)

duàn ㄉㄨㄢˋ

长形的东西从中间分开:断裂。断层。断面。截断。断肠。断魂。断线风筝。 不继续,禁绝:断粮。断水。断炊。断奶。断档。断流。断种(zhóng )。断交。断片。断续。断子绝孙。 判定,决定:判断。诊断。断狱(审理和判决罪案)。 一定,绝对:断乎不可。断然施行。

英语

sever, cut off; interrupt

德语 absolut ,entschieden ,zerbrechen, abbrechen, aufgeben, unterlassen

“鞅”字共有2个读音: [yāng]   [yàng]  

鞅

汉字
读音[yāng][yàng]
注音ㄧㄤ|ㄧㄤˋ
部首[革]  革字旁
笔画总笔画:14 部外:5
异体字 ???? ????
字形结构左右结构
统一编码基本区 U+9785
其它编码五笔:afmd 仓颉:tjlbk 郑码:eelg 四角:45580
笔顺编码12212511225134
笔顺笔画一丨丨一丨フ一一丨丨フ一ノ丶
笔顺名称 横 竖 竖 横 竖 横折 横 横 竖 竖 横折 横 撇 捺

“鞅”字的意思

[yāng]

(旧读yǎng)古代用马拉车时安在马脖子上的皮套子。

[yàng]

见〖牛鞅〗。

“鞅”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yāng ㄧㄤˉ

 ◎ 古代用马拉车时套在马颈上的皮套子。

其它字义

yàng ㄧㄤˋ

 ◎ 〔牛鞅〕牛拉东西时架在脖子上的器具。

英语 leather strap over horse's neck

德语 Martingal ,Yang (Eig, Fam)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