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四者皆古代刑具。借指酷刑。
⒈ 四者皆古代刑具。借指酷刑。
引宋 苏轼 《留侯论》:“当 韩 之亡, 秦 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鑊待天下之士。”
曹亚伯 《武昌革命真史》引《宣布满清罪状檄》:“淫凶酷虐,炽於其前;刀锯鼎鑊,随於其后。”
韦君宜 《似水流年·一段补白》:“虽有刀锯鼎镬,甘之如饴。”
⒈ 鼎镬,原为烹饪器,古代用以烹杀的刑具。刀锯鼎镬皆为古代的刑具。
引宋·苏轼〈留侯论〉:「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
“刀”字共有1个读音: [dāo]
汉字 | 刀 |
---|---|
读音 | [dāo] |
注音 | ㄉㄠ |
部首 | [刀] 刀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2 部外:0 |
异体字 | 刂 釖 刁 |
字形结构 | 独体字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5200 |
其它编码 | 五笔:vnt 仓颉:sh 郑码:yd 四角:17220 |
笔顺编码 | 53 |
笔顺笔画 | フノ |
笔顺名称 | 横折钩 撇 |
1.切、割、削、砍、铡用的工具,一般用钢铁制成:菜刀。镰刀。铡刀。铣刀。一把刀。
2.用于劈或刺的兵器:大刀。朴刀。刺刀。
3.形状像刀的东西:冰刀。双刀电闸。
4.计算纸张的单位,通常一百张为一刀。
5.姓。
基本字义
刀
dāo ㄉㄠˉ
用来切、割、斩、削、砍、刺、铡的工具:刀子。刀兵。刀法。剪刀。镰刀。中国的纸张计量单位:一刀合一百张。古代的一种钱币,因其形如刀故称:刀币。姓。英语 knife; old coin; measure
德语 (刀状的东西) messerförmiges Gerät (S), (切、割的工具) Messer (S), (指兵器) (einschneidige) Hiebwaffe, Säbel, Schwert (S),hundert Bogen (Papier) (Zähl),Dao (Eig, Fam),Radikal Nr. 18 = Messer, Schwert, Hiebwaffe, Säbel (Varianten: 刁, 刂) (S)
“锯”字共有1个读音: [jù]
汉字 | 锯 |
---|---|
读音 | [jù] |
注音 | ㄐㄩˋ |
部首 | [钅] 金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3 部外:8 |
异体字 | 鋸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繁体字形 | 鋸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952F |
其它编码 | 五笔:qndg 仓颉:opsjr 郑码:pxej 四角:87764 |
笔顺编码 | 3111551312251 |
笔顺笔画 | ノ一一一フフ一ノ一丨丨フ一 |
笔顺名称 | 撇 横 横 横 竖提 横折 横 撇 横 竖 竖 横折 横 |
[jù]
1.拉(lá)开木料、石料、钢材等的工具,主要部分是具有许多尖齿的薄钢片:拉锯。电锯。手锯。一把锯。
2.用锯拉(lá):锯树。锯木头。
[jū]同“锔”(jū)
基本字义
锯
(鋸)
jù ㄐㄩˋ
用薄钢片制成有尖齿可以来回拉动割开木头或金属的器具:木锯。钢锯。电锯。拉锯。用锯把东西拉(lā)开:锯树。锯木头。锯末。英语 a saw; to saw; amputate
德语 Aufschneider (S),Säge (S),sägen
“鼎”字共有1个读音: [dǐng]
汉字 | 鼎 |
---|---|
读音 | [dǐng] |
注音 | ㄉㄧㄥˇ |
部首 | [鼎] 鼎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2 部外:0 |
异体字 | 㫀 鐤 鼑 ???? ???? ???? ???? ???? ???? ???? ???? 䁀 ???? |
字形结构 | 上下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9F0E |
其它编码 | 五笔:hndn 仓颉:buvml 郑码:lznx 四角:22227 |
笔顺编码 | 251115132125 |
笔顺笔画 | 丨フ一一一フ一ノ丨一丨フ |
笔顺名称 | 竖 横折 横 横 横 竖折撇/竖折折 横 撇 竖 横 竖 横折 |
1.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圆形,三足两耳,也有方形四足的。
2.比喻王位、帝业:定鼎。问鼎。
3.大:鼎力。鼎言。
4.锅。
5.姓。
6.正当;正在:鼎盛。
鼎
dǐng ㄉㄧㄥˇ
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铜鼎。鼎食(列鼎而食,指豪侈生活)。鼎镬。 锅:鼎罐。鼎锅。 古代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鼎彝。九鼎。定鼎。问鼎。鼎祚(国运)。 象征三方并立、互相对峙:鼎峙。鼎足之势。 大:鼎族。鼎臣。鼎力支持。 正当,正在:鼎盛(shèng )。英语 large, three-legged bronze caldron
德语 Antikes Kochgefäß mit zwei Griffen und drei oder vier Standbeinen (S),Dreifuß (S),kaiserliche Macht (S),Kessel (S),Macht (S),Opfergefäß (S),Symbol für das Reich (S),Urne (S),errichten (V),fest (Adj),stark (Adv),Ding (Eig, Fam),Klassenzeichen , Radikal Nr. 206 ,Ding (antikes Kochgefäß mit zwei Handgriffen und drei oder vier Beinen) (S)
“镬”字共有1个读音: [huò]
汉字 | 镬 |
---|---|
读音 | [huò] |
注音 | ㄏㄨㄛˋ |
部首 | [钅] 金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8 部外:13 |
异体字 | 鑊 ????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繁体字形 | 鑊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956C |
其它编码 | 五笔:qawc 仓颉:optoe 郑码:penx 四角:84747 |
笔顺编码 | 311151223241112154 |
笔顺笔画 | ノ一一一フ一丨丨ノ丨丶一一一丨一フ丶 |
笔顺名称 | 撇 横 横 横 竖提 横 竖 竖 撇 竖 点 横 横 横 竖 横 横撇/横钩 捺 |
古代的大锅:斧锯鼎镬(指古代残酷的刑具)。
基本字义
镬
(鑊)
huò ㄏㄨㄛˋ
锅:镬盖。古代的大锅:鼎镬(常作为烹人的刑具)。镬亨(“亨”,同“烹”)。汤镬(古代酷刑,把人投入盛着沸水的锅中煮死)。英语 cauldron, large iron pot
德语 Kessel ,W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