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犹言傻透了。
⒈ 犹言傻透了。
引《儒林外史》第四四回:“这样的人,自己觉得势利透了心,其实獃串了皮。”
《儒林外史》第四五回:“余 家兄弟两个越发獃串了皮了,做出这样倒运的事。”
⒈ 呆得不可收拾、傻透了。
引《儒林外史·第四五回》:「自此,传遍了五门四关厢,一个大新闻,说:『余家兄弟两个越发呆串了皮了,做出这样倒运的事!』」
“呆”字共有1个读音: [dāi]
汉字 | 呆 |
---|---|
读音 | [dāi] |
注音 | ㄉㄞ |
部首 | [口] 口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7 部外:4 |
异体字 | 保 ???? ???? 獃 ???? |
字形结构 | 上下结构 |
繁体字形 | 獃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5446 |
其它编码 | 五笔:ksu 仓颉:rd 郑码:jfvv 四角:60904 |
笔顺编码 | 2511234 |
笔顺笔画 | 丨フ一一丨ノ丶 |
笔顺名称 | 竖 横折 横 横 竖 撇 捺 |
1.傻;愚蠢:痴呆。
2.不灵活;死板:呆头呆脑。两眼发呆。
3.同“待(dāi)”。注:呆
4.旧读ái,此义又作“騃”。故《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将“騃”作为“呆(ái)”的异体字处理。后《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规定“呆”统读dāi,而“騃”并无dāi音,故不将“騃”作为“呆(dāi)”的异体字。
呆
(①②獃)
dāi ㄉㄞˉ
傻,愚蠢:呆子。呆气。呆里撒(sā)奸(表面痴呆,暗藏奸诈)。 不灵活,发愣:呆板。呆滞。呆若木鸡(形容因惊恐而发愣)。 同“待”。英语 dull; dull-minded, simple, stupid
德语 dumm. dümmlich, blöd(e) (Adj)
“串”字共有1个读音: [chuàn]
汉字 | 串 |
---|---|
读音 | [chuàn] |
注音 | ㄔㄨㄢˋ |
部首 | [丨] 竖 |
笔画 | 总笔画:7 部外:6 |
异体字 | 穿 串 |
字形结构 | 独体字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4E32 |
其它编码 | 五笔:kkhk 仓颉:ll 郑码:jji 四角:50006 |
笔顺编码 | 2512512 |
笔顺笔画 | 丨フ一丨フ一丨 |
笔顺名称 | 竖 横折 横 竖 横折 横 竖 |
1.连贯:贯串。串讲。
2.连贯起来的东西:珠子串儿。羊肉串儿。连不成串儿了。
3.用于连贯起来的东西:一串珍珠。两串儿糖葫芦。
4.勾结(做坏事):串供。串骗。
5.错误地连接:电话串线。字印得太密,容易看串行。
6.由这里到那里走动:走街串巷。串亲戚。到处乱串。
7.担任非本行当的戏曲角色:客串。反串。串演。
8.两种不同的东西混杂在一起而改变了原来的特征:串味。串秧儿。
9.姓。
基本字义
串
chuàn ㄔㄨㄢˋ
多个同类东西连贯在一起:串讲。贯串。连贯起来的东西:串珠。串铃。错误地连接:串行(háng )。串味。串换。互相勾通、勾结:串气。串供。串通一气。由这里到那里走动:串乡。串门儿。扮演戏剧角色:串演。客串。量词,用于连贯起来的东西:一串儿葡萄。英语 string; relatives; conspire
德语 Reihe, Kette (S),Zeichenkette, String (S, EDV),aufreihen, aneinanderreihen, etwas auf einer Schnur ziehen (V),aufreihen, verbinden, anschließen (V),eine Rolle (in einem Stück) spielen (V),ganz durcheinandergeraten (V),sich mit jemandem verschwören, sich zusammentun, konspirieren (V),vermengen (V),verschwören (V),von Ort zu Ort gehen, verschiedene Orte aufsuchen, umherlaufen (V),ZEW für Schnur, Bund, Traube, Aneinanderreihung (Zähl)
“了”字共有2个读音: [liǎo] [le]
汉字 | 了 |
---|---|
读音 | [liǎo][le] |
注音 | ㄌㄧㄠˇ|˙ㄌㄜ |
部首 | [乙] 折 |
笔画 | 总笔画:2 部外:1 |
异体字 | 瞭 了 |
字形结构 | 独体字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4E86 |
其它编码 | 五笔:bnh 仓颉:nn 郑码:y 四角:17207 |
笔顺编码 | 52 |
笔顺笔画 | フ丨 |
笔顺名称 | 横撇/横钩 竖钩 |
[le]
1.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a)用于实际已经发生的动作或变化:这个小组受到了表扬。水位已经低了两米。b)用于预期的或假设的动作:你先去,我下了班就去。他要知道了这个消息,一定也很高兴。
2.用在句子的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表示变化或出现新的情况。a)表示已经出现或将要出现某种情况:下雨了。春天了,桃花都开了。他吃了饭了。天快黑了,今天去不成了。b)表示在某种条件之下出现某种情况:天一下雨,我就不出门了。你早来一天就见着他了。c)表示认识、想法、主张、行动等有变化:我现在明白他的意思了。他本来不想去,后来还是去了。d)表示催促或劝止:走了,走了,不能再等了!。好了,不要老说这些事了!
[liǎo]1.完毕;结束:了结。了账。没完没了。一了百了。不了了之。这事儿已经了啦!
2.放在动词后,跟“得、不”连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办得了。做得了。来不了。受不了。
3.完全(不);一点(也没有):了不相涉。了无惧色。了无进展。
4.姓。
5.明白;懂得:了然。了解。明了。了如指掌。
了
liǎo ㄌㄧㄠˇ
明白,知道:明了。一目了然。 完结,结束:完了。了结。 在动词后,与“不”、“得”连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看不了。办得了。 与“得”、“不得”前后连用,表示异乎寻常或情况严重:那还了得!了
le ㄌㄜ
放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写完了。 助词,用在句子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表示变化,表示出现新的情况:刮风了。英语
to finish; particle of completed action
德语 Perfektsuffix,Satzendepartikel: Veränderung (S)
“皮”字共有1个读音: [pí]
汉字 | 皮 |
---|---|
读音 | [pí] |
注音 | ㄆㄧˊ |
部首 | [皮] 皮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5 部外:0 |
异体字 | ???? ???? ???? ???? ???? ???? ???? |
字形结构 | 独体字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76AE |
其它编码 | 五笔:hci|bnty 仓颉:dhe 郑码:xi 四角:40247 |
笔顺编码 | 53254 |
笔顺笔画 | フノ丨フ丶 |
笔顺名称 | 横撇/横钩 撇 竖 横撇/横钩 捺 |
1.人或生物体表面的一层组织:牛皮。荞麦皮。碰掉了一块皮。
2.皮子:皮箱。皮鞋。皮袄。
3.包在或围在外面的一层东西:包袱皮儿。新书最好包上皮儿。
4.(皮儿)表面:地皮。水皮儿。
5.(皮儿)某些薄片状的东西:铅皮。豆腐皮儿。
6.有韧性的:皮糖。
7.酥脆的东西受潮后变韧:花生放皮了,吃起来不香了。
8.顽皮:调皮。这孩子真皮。
9.由于受申斥或责罚次数过多而感觉无所谓:老挨说,他早就皮了。
10.姓。
基本字义
皮
pí ㄆㄧˊ
动植物体表的一层组织:皮毛。兽皮或皮毛的制成品:裘皮。包在外面的一层东西:封皮。书皮。表面:地皮。薄片状的东西:豆腐皮。韧性大,不松脆:花生放皮了。不老实,淘气:顽皮。指橡胶:胶皮。皮球。姓。英语 skin, hide, fur, feather; outer
德语 Hülle, dünner Teig ,Leder, Ha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