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旧指西北方回部诸部族。
⒈ 旧指西北方 回 部诸部族。
引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鄂罗斯 近日直攻至 韃韃里 之 机洼。”
自注:“韃韃里 谓游牧 回 部,如 哈萨克、布鲁特 之类。东起 葱岭 西至 里海,南界 印度,北界 俄罗斯 皆是也。 机洼 乃 韃韃里 南方部落。”
“鞑”字共有1个读音: [dá]
汉字 | 鞑 |
---|---|
读音 | [dá] |
注音 | ㄉㄚˊ |
部首 | [革] 革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5 部外:6 |
异体字 | 韃 ????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繁体字形 | 韃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9791 |
其它编码 | 五笔:afdp 仓颉:tjyk 郑码:eegw 四角:44538 |
笔顺编码 | 122125112134454 |
笔顺笔画 | 一丨丨一丨フ一一丨一ノ丶丶フ丶 |
笔顺名称 | 横 竖 竖 横 竖 横折 横 横 竖 横 撇 点 点 横折折撇 捺 |
1.古时汉族对北方各游牧民族的统称。明代指东蒙古人,住在今内蒙古和蒙古国的东部。
2.俄罗斯联邦的一个民族。
基本字义
鞑
(韃)
dá ㄉㄚˊ
〔鞑靼(dá)〕a.古代对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称呼:b.独联体民族之一。〔鞑子〕旧时称蒙古族人。英语 tatars
“鞑”字共有1个读音: [dá]
汉字 | 鞑 |
---|---|
读音 | [dá] |
注音 | ㄉㄚˊ |
部首 | [革] 革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5 部外:6 |
异体字 | 韃 ????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繁体字形 | 韃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9791 |
其它编码 | 五笔:afdp 仓颉:tjyk 郑码:eegw 四角:44538 |
笔顺编码 | 122125112134454 |
笔顺笔画 | 一丨丨一丨フ一一丨一ノ丶丶フ丶 |
笔顺名称 | 横 竖 竖 横 竖 横折 横 横 竖 横 撇 点 点 横折折撇 捺 |
1.古时汉族对北方各游牧民族的统称。明代指东蒙古人,住在今内蒙古和蒙古国的东部。
2.俄罗斯联邦的一个民族。
基本字义
鞑
(韃)
dá ㄉㄚˊ
〔鞑靼(dá)〕a.古代对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称呼:b.独联体民族之一。〔鞑子〕旧时称蒙古族人。英语 tatars
“里”字共有1个读音: [lǐ]
汉字 | 里 |
---|---|
读音 | [lǐ] |
注音 | ㄌㄧˇ |
部首 | [里] 里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7 部外:0 |
异体字 | 裏 裡 里 |
字形结构 | 上下结构 |
繁体字形 | 裏裡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91CC |
其它编码 | 五笔:jfd 仓颉:wg 郑码:kbvv 四角:60105 |
笔顺编码 | 2511211 |
笔顺笔画 | 丨フ一一丨一一 |
笔顺名称 | 竖 横折 横 横 竖 横 横 |
[lǐ]
1.(里儿)衣服、被褥等东西不露在外面的那一层;纺织品的反面:被里儿。衣服里儿。这面是里儿,那面是面儿。
2.方位词。里边(跟“外”相对):里屋。里圈。往里走。
3.街坊:邻里。里弄。
4.家乡:故里。乡里。
5.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
6.姓。
7.长度单位,1市里等于150丈,合500米。
[li]1.里面;内部(跟“外”相对):手里。箱子里。话里有话。
2.附在“这、那、哪”等字后边表示地点:这里。那里。头里。
基本字义
里
(④⑤裏)
lǐ ㄌㄧˇ
居住的地方:故里。返里(回老家)。 街坊(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里弄(lòng )。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一里(等于五百米)。里程牌。 衣物的内层:被里。 内部,与“外”相对,并引申为一定范围以内:里外。心里。这里。那里。 姓。英语 unit of distance; village; lane
德语 in, innerhalb, innerlich (Präp),Heimat (S),innere (Adj),Li (chin. Längenmaß = 1,2 km) (Zähl),Futter, Innenseite (S),Nachbarschaft, nähere Umgebung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