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吹奏箫管。
⒉ 用伍子胥吴市吹箫乞食事,谓乞食。
⒊ 汉刘向《列仙传·萧史》:“萧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于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后遂以“吹箫”为缔结婚姻的典实。
⒈ 吹奏箫管。
引《史记·周勃世家》:“勃 以织薄曲为生,常为人吹簫给丧事。”
唐 杜牧 《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簫。”
清 钱谦益 《偶读<史记>戏书纸尾》诗之二:“牘背千金狱始明,吹簫织薄可怜生。”
⒉ 用 伍子胥 吴 市吹箫乞食事,谓乞食。详“吴市吹簫”。
引唐 虞世南 《结客少年场行》:“吹簫入 吴 市,击筑游 燕 肆。”
郁达夫 《怀扬州》诗:“乱掷黄金买 阿娇,穷来 吴 市再吹簫。”
⒊ 汉 刘向 《列仙传·萧史》:“萧史 者, 秦穆公 时人也,善吹簫,能致孔雀、白鹤於庭。
引穆公 有女字 弄玉 好之,公遂以女妻焉。”
后遂以“吹簫”为缔结婚姻的典实。 唐 白居易 《得景请预驸马所司欲科家长罪不伏判》:“选吹簫之匹,虽则未获真人;预傅粉之郎,岂可滥收庶子?”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小星》:“好遂吹簫愿,喜 嬴臺 乘鸞风便。”
⒈ 吹奏箫乐。
引《史记·卷五七·绛侯周勃世家》:「勃以织薄曲为生,常为人吹箫给丧事。」
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⒉ 战国时伍子胥吹箫乞食于吴市的事。见《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传》。后世遂称乞食为「吹箫」。
⒊ 相传春秋萧史善吹箫,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见汉·刘向《列仙传·卷上·萧史》。后比喻缔结婚姻。
引唐·白居易〈得景请预驸马所司纠云景庶子也且违格令欲科家长罪不伏〉:「选吹箫之匹,虽则未获贞人,预傅粉之郎,岂可滥收庶子?」
“吹”字共有1个读音: [chuī]
汉字 | 吹 |
---|---|
读音 | [chuī] |
注音 | ㄔㄨㄟ |
部首 | [口] 口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7 部外:4 |
异体字 | 䶴 龡 ???? ???? ???? 弞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5439 |
其它编码 | 五笔:kqwy 仓颉:rno 郑码:jro 四角:67082 |
笔顺编码 | 2513534 |
笔顺笔画 | 丨フ一ノフノ丶 |
笔顺名称 | 竖 横折 横 撇 横撇/横钩 撇 捺 |
1.合拢嘴唇用力出气:吹灯。吹一口气。
2.吹气演奏:吹笛子。
3.(风、气流等)流动;冲击:风吹雨打。吹风机。
4.说大话;夸口:先别吹,做出成绩来再说。他胡吹一通,你还真信。
5.吹捧:又吹又拍。
6.(事情、交情)破裂;不成功:婚事告吹。这个月的计划又吹了。
基本字义
吹
chuī ㄔㄨㄟˉ
合拢嘴唇用力出气:吹打。吹灯(a.把灯火吹灭;b.喻人死亡;c.喻失败、垮台)。吹毛求疵。吹鼓手(a.办婚、丧事时吹奏鼓乐的人;b.胡乱吹捧和宣扬别人的人)。吹灰之力。说大话:吹牛。吹嘘。类似吹的动作:吹拂。风吹草动。(事情)失败:吹台。消息流传,鼓动宣传:鼓吹。英语 blow; puff; brag, boast
德语 blasen, wehen (V)
“箫”字共有1个读音: [xiāo]
汉字 | 箫 |
---|---|
读音 | [xiāo] |
注音 | ㄒㄧㄠ |
部首 | [竹] 竹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4 部外:11 |
异体字 | 簫 簘 ???? ???? |
字形结构 | 上下结构 |
繁体字形 | 簫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7BAB |
其它编码 | 五笔:tvij|tvhw 仓颉:hlll 郑码:mxno 四角:88227 |
笔顺编码 | 31431451123234 |
笔顺笔画 | ノ一丶ノ一丶フ一一丨ノ丨ノ丶 |
笔顺名称 | 撇 横 点 撇 横 点 横折 横 横 竖 撇 竖 撇 点 |
也叫洞箫。管乐器。竹制,单管直吹,上有吹孔及六个音孔,发音清幽。常用于独奏及合奏。
箫
(簫)
xiāo ㄒㄧㄠˉ
管乐器名,古代的“排箫”是许多管子排在一起的,现代用一根管子,竖着吹,亦称“洞箫”。 弓的末端。英语 bamboo flute
德语 chinesischer Langflöte ( aus Bambus ) (Mus),Xiāo (Eig, M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