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泛指土石呈赤色的崖岸。
⒉ 传说中的地名。
⒊ 山名。在江苏六合东南。
⒋ 山名。在四川新都南。
⒌ 古水泽名。在陕西大荔西南,今湮。
⒈ 泛指土石呈赤色的崖岸。
引《楚辞·东方朔<七谏·哀命>》:“哀高丘之赤岸兮,遂没身而不反。”
王逸 注:“楚 有高丘之山,其岸峻嶮,赤而有光明。”
⒉ 传说中的地名。
引《文选·枚乘<七发>》:“凌 赤岸,篲 扶桑,横奔以雷行。”
李善 注:“此文势似在远方,非 广陵 也。”
汉 赵晔 《吴越春秋·越王无馀外传》:“於是周行寓内,东造絶迹,西延 积石,南踰 赤岸,北过 寒谷。”
唐 杜甫 《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赤岸 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
⒊ 山名。在 江苏 六合 东南。
引《南齐书·高帝纪上》:“治 新亭 城垒未毕,贼前军已至……自 新林 至 赤岸,大破之。”
宋 王象之 《舆地纪胜·淮南东路·真州》:“赤岸,其山巖与江岸数里土色皆赤。”
⒋ 山名。在 四川 新都 南。
引《文选·郭璞<江赋>》:“﹝ 长江 ﹞源二分於 崌 崍,流九派乎 潯阳 ;鼓洪涛於 赤岸,沦餘波乎 柴桑。”
于光华 注引《大清一统志》:“赤岸山,在 成都府 新都县 南一十七里, 中江 支流经此。”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二》:“后余道 江 右, 贵溪,弋阳 之山无不丹者,远望之如霞焉。因思 楚 有 赤壁,越 有 赤城,蜀 有 赤岸,北塞外有 燕支山,想当尔耳。”
⒌ 古水泽名。在 陕西 大荔 西南,今湮。
引北周 庾信 《同州还》诗:“赤岸 绕新村, 青城 临 綺门。”
倪璠 注:“《周书·宣帝纪》云:‘幸 同州,自 应门 至於 赤岸泽,十里间幡旗相蔽。’是 同州 有 赤岸泽 也。”
“赤”字共有1个读音: [chì]
汉字 | 赤 |
---|---|
读音 | [chì] |
注音 | ㄔˋ |
部首 | [赤] 赤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7 部外:0 |
异体字 | 灻 烾 ???? ???? ???? |
字形结构 | 独体字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8D64 |
其它编码 | 五笔:fou 仓颉:glnc 郑码:bno 四角:40231 |
笔顺编码 | 1213234 |
笔顺笔画 | 一丨一ノ丨ノ丶 |
笔顺名称 | 横 竖 横 撇 竖钩 撇 点 |
1.比朱红稍浅的颜色。
2.泛指红色:赤小豆。面红耳赤。
3.象征革命,表示用鲜血争取自由:赤卫队。
4.忠诚:赤胆。赤诚。
5.光着;露着(身体):赤脚。赤膊。
6.空:赤手空拳。
7.指赤金:金无足赤。
8.姓。
赤
chì ㄔˋ
红色,比朱色稍暗的颜色:赤血。赤字。 真诚,忠诚:赤诚(极其真诚)。赤忱。赤子(纯洁无暇的初生婴儿,古代亦指百姓)。赤胆忠心。 空无所有:赤手空拳。赤地千里。 裸露:赤脚(光脚)。英语 red; communist, 'red'; bare
德语 nackt, unbekleidet ,rot, feuerrot, scharlachrot
“岸”字共有1个读音: [àn]
汉字 | 岸 |
---|---|
读音 | [àn] |
注音 | ㄢˋ |
部首 | [山] 山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8 部外:5 |
异体字 | 㟁 厈 垾 屽 堓 屵 ???? |
字形结构 | 上下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5CB8 |
其它编码 | 五笔:mdfj 仓颉:ummj 郑码:llae 四角:22241 |
笔顺编码 | 25213112 |
笔顺笔画 | 丨フ丨一ノ一一丨 |
笔顺名称 | 竖 竖折/竖弯 竖 横 撇 横 横 竖 |
1.江、河、湖、海等水边的陆地:江岸。上岸。两岸绿柳成荫。
2.(Àn)姓。
3.高大:伟岸。
4.高傲:傲岸。
基本字义
岸
àn ㄢˋ
水边的陆地:河岸。上岸。两岸。 高大:伟岸(魁伟,高直)。魁岸。 高傲:岸忽(傲慢)。傲岸。 头饰高戴,前额外露:岸帻(把头巾掀起露出前额,表示态度洒脱,不拘束)。 古同“犴”,乡间牢狱。英语 bank, shore; beach, coast
德语 Bank, Ufer, Küste, Strand (S, Geol),hoch, erhaben, stolz (Adj, L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