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做柴用的小木。
⒉ 指用柴荆做的简陋门户。
⒊ 借指村舍。
⒈ 做柴用的小木。
引唐 杜甫 《晨雨》诗:“暂起柴荆色,轻霑鸟兽羣。”
仇兆鳌 注:“柴荆,小木。”
一本作“紫荆”。 清 方文 《穷冬六咏·无薪》:“依人斩蒿艾,无处拾柴荆。”
⒉ 指用柴荆做的简陋门户。
引唐 白居易 《秋游原上》诗:“清晨起巾櫛,徐步出柴荆。”
宋 王安石 《送赞善张君西归》诗:“柴荆雀有罗,公子数经过。”
清 白华山人 《<十洲春语>序》:“今晨初霽,予方畚掘拥土,周匝樊槿,啄啄然闻有叩柴荆者。”
⒊ 借指村舍。
引南朝 宋 谢灵运 《初去郡》诗:“恭承古人意,促装反柴荆。”
唐 温庭筠 《秋日旅舍寄义山李侍御》诗:“一水悠悠隔 渭城,渭城 风物近柴荆。”
明 高濂 《玉簪记·命试》:“春风桃李遍柴荆,花馆琴书不絶吟。”
⒈ 以柴、荆筑成的门。
引唐·杜甫〈羌村〉诗三首之三:「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唐·白居易〈秋游原上〉诗:「清晨起巾栉,徐步出柴荆。」
“柴”字共有1个读音: [chái]
汉字 | 柴 |
---|---|
读音 | [chái] |
注音 | ㄔㄞˊ |
部首 | [木] 木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0 部外:6 |
异体字 | 祡 |
字形结构 | 上下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67F4 |
其它编码 | 五笔:hxsu 仓颉:ypd 郑码:iirf 四角:22904 |
笔顺编码 | 2121351234 |
笔顺笔画 | 丨一丨一ノフ一丨ノ丶 |
笔顺名称 | 竖 横 竖 提 撇 竖弯钩 横 竖 撇 捺 |
1.柴火:木柴。柴草。上山打柴。
2.干瘦;不松软;纤维多,不易嚼烂:这芹菜显得柴。酱肘子肥而不腻,瘦而不柴。
3.质量低或品质、能力差:这支笔刚用就坏,太柴了。他棋下得特柴。
4.姓。
柴
chái ㄔㄞˊ
烧火用的草木:柴草。柴火。柴门。火柴。木柴。 烧柴祭天:“柴于上帝”。 瘦,不松软:柴鸡。柴心。 姓。英语 firewood, faggots, fuel
“荆”字共有1个读音: [jīng]
汉字 | 荆 |
---|---|
读音 | [jīng] |
注音 | ㄐㄧㄥ |
部首 | [艹] 草字头 |
笔画 | 总笔画:9 部外:6 |
异体字 | 荊 ???? ???? ????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繁体字形 | 荊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8346 |
其它编码 | 五笔:agaj 仓颉:tjln 郑码:eaek 四角:42400 |
笔顺编码 | 122113222 |
笔顺笔画 | 一丨丨一一ノ丨丨丨 |
笔顺名称 | 横 竖 竖 横 横 撇 竖 竖 竖钩 |
1.灌木。种类很多。多丛生,枝条柔软,可编筐篓。
2.古时用荆条做成的刑杖:负荆请罪。
3.春秋时楚国也称荆。
基本字义
荆
jīng ㄐㄧㄥˉ
落叶灌木,叶有长柄,掌状分裂,开蓝紫色小花,枝条可编筐篮等(亦称“楚”):紫荆。荆条。荆棘。披荆斩棘。古代用荆条做的刑仗:负荆请罪。中国古代“九州”之一,春秋时楚国别称:荆州。荆璞(喻美质、未经任用的卓越人才)。旧时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拙荆。山荆。荆妻。姓。英语 thorns; brambles; my wife; cane
德语 Brombeersträucher (S),Dornen (S),Jing (Eig, F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