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利用热力排除玻璃、瓷质或竹制火罐内空气,造成负压吸附在患部皮肤上,使局部郁血或充血的一种治疗方法。可使皮下血管扩张、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旺盛,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止痛消肿、驱散风寒湿邪等作用。
⒈ 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古称角法。始见于 晋 代的《肘后备急方》。其法将燃烧着的纸片等物投入罐状器具内,立即将罐覆于施治部位,火很快熄灭,罐内空气排出,形成负压,因而紧吸皮肤,隔一定时间拔去,造成局部充血,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多与针刺配合使用,主要用于风湿痛、腰背肌肉损劳等症。
引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一:“杜善人 老娘们病了,叫人拔火罐,到北庙许愿。”
⒈ 一种短小的烟囱,以铁或陶土制成,用时罩在火炉上,使燃烧的炭火更加旺盛。
⒉ 一种中医疗法。以竹筒、陶瓷等制成的小坛或宽口瓶作为火罐。拔罐时,将点燃的酒精棉或油纸条,直接置于火罐内片刻后,趁热将罐倒扣在皮肤上。罐内因燃烧而空气减少,产生负压,皮肤被吸,引起局部充血或瘀血现象,以达到治疗效果。通常用于腰痛、头痛、神经痛、关节炎和哮喘等多种病症。也作「拔罐子」。
英语suction cup (used in Chinese medicine to draw the blood and qi 氣|气), detachable suction chimney to make a stove draw
德语schröpfen (V)
法语ventouse (médecine)
“火”字共有1个读音: [huǒ]
汉字 | 火 |
---|---|
读音 | [huǒ] |
注音 | ㄏㄨㄛˇ |
部首 | [火] 火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4 部外:0 |
异体字 | 夥 灬 煷 ???? |
字形结构 | 独体字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706B |
其它编码 | 五笔:oooo 仓颉:f 郑码:uo 四角:90800 |
笔顺编码 | 4334 |
笔顺笔画 | 丶ノノ丶 |
笔顺名称 | 点 撇 撇 捺 |
1.燃烧,物质燃烧时所发出的光和焰:火力。火烛。火源。火焰。烟火。火中取栗(喻为别人冒险出力,而自己吃亏上当,毫无所获)。
2.紧急:火速。十万火急。
3.指枪炮弹药等:火药。火炮。
4.发怒,怒气:火暴。火性。
5.中医指发炎、红肿、烦躁等的病因:肝火。毒火攻心。
6.形容红色的:火红。火腿。
7.古代军队组织,一火十个人。
8.姓。
基本字义
火
huǒ ㄏㄨㄛˇ
燃烧,物质燃烧时所发出的光和焰:火力。火烛。火源。火焰。烟火。火中取栗(喻为别人冒险出力,而自己吃亏上当,毫无所获)。紧急:火速。十万火急。指枪炮弹药等:火药。火炮。发怒,怒气:火暴。火性。中医指发炎、红肿、烦躁等的病因:肝火。毒火攻心。形容红色的:火红。火腿。古代军队组织,一火十个人。姓。英语 fire, flame; burn; anger, rage
德语 Feuer (S, Chem),Radikal Nr. 86 = Feuer, Flamme, Feuerwaffe, glühend, eilig, Zorn, Ärger (Variante: 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