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阿阇梨”。
⒉ 梵语的译音。意译为“轨范师”。可矫正弟子的行为,为其轨则模范,是高僧的敬称。
⒈ 亦作“阿闍梨”。梵语的译音。意译为“轨范师”。可矫正弟子的行为,为其轨则模范,是高僧的敬称。
引唐 颜真卿 《西林寺题名》:“﹝ 西林寺 ﹞有 法真 律师,深究清浄毗尼之学,即律祖师 志恩 之上足,余内弟 正义 之阿闍黎也。”
五代 齐己 《送谭三藏入京》诗:“阿闍梨与佛身同,灌顶难施利济功。”
宋 苏轼 《十八大阿罗汉颂》:“月明星稀,孰在孰亡。煌煌东方,惟有啟明。咨尔上座,及阿闍梨。代佛出世,惟大弟子。”
范文澜 《唐代佛教·佛教各宗派》:“﹝密教﹞这些规范,必需经阿闍梨(闍音shē,传法师)传授。”
奚侗 《辛亥岁暮杂诗》:“八国垂涎舍利子,西来健者又阿闍。天风吹满羣龙起,夺得魔王佛口鬚。”
“阿”字共有2个读音: [ā] [ē]
汉字 | 阿 |
---|---|
读音 | [ā][ē] |
注音 | ㄚ|ㄜ |
部首 | [阝] 双耳刀 |
笔画 | 总笔画:7 部外:5 |
异体字 |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963F |
其它编码 | 五笔:bskg 仓颉:nlmnr 郑码:yaj 四角:71220 |
笔顺编码 | 5212512 |
笔顺笔画 | フ丨一丨フ一丨 |
笔顺名称 | 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 竖 横 竖 横折 横 竖钩 |
[ā]
1.用在排行、小名或姓的前面,有亲昵的意味:阿大。阿宝。阿唐。
2.用在某些亲属名称的前面:阿婆。阿爹。阿哥。
[ē]1.迎合;偏袒:阿附。阿谀。刚直不阿。阿其所好。
2.大的丘陵:崇阿。
3.弯曲的地方:山阿。
4.指山东东阿:阿胶。
5.姓。
基本字义
阿
ā ㄚˉ
◎ 加在称呼上的词头:阿大。阿爷。阿爹。阿罗汉。阿毛。阿婆。阿弟。阿姊。
其它字义
阿
ē ㄜˉ
迎合,偏袒:阿附。阿其所好。阿谀逢迎。凹曲处:山阿。英语
prefix for people's names; used in transliteration
德语 Partikel
“阇”字共有2个读音: [dū] [shé]
汉字 | 阇 |
---|---|
读音 | [dū][shé] |
注音 | ㄉㄨ|ㄕㄜˊ |
部首 | [门] 门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1 部外:8 |
异体字 | 闍 ???? |
字形结构 | 半包围结构 |
繁体字形 | 闍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9607 |
其它编码 | 五笔:uftj 仓颉:lsjka 郑码:tlbm 四角:37604 |
笔顺编码 | 42512132511 |
笔顺笔画 | 丶丨フ一丨一ノ丨フ一一 |
笔顺名称 | 点 竖 横折钩 横 竖 横 撇 竖 横折 横 横 |
[dū]
城门上的台。
[shé]高僧,也泛指僧。[阿阇梨之省,梵ācārya]
基本字义
阇
(闍)
dū ㄉㄨˉ
◎ 城门上的台:阇城。
其它字义
阇
(闍)
shé ㄕㄜˊ
◎ [阇梨]梵语“阿阇梨”的省称。意谓高僧。亦泛指僧。
英语 a Buddhist high priest
德语 Rundmauer des Stadttores (S),(English: tower over a city gate) ,phonetische Transkription der Silbe jā oder ja
“黎”字共有1个读音: [lí]
汉字 | 黎 |
---|---|
读音 | [lí] |
注音 | ㄌㄧˊ |
部首 | [黍] 黍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5 部外:3 |
异体字 | 㴝 䊍 犂 菞 ???? ???? ???? ???? ???? ???? ???? ???? ???? ???? 黧 ???? ???? 黎 |
字形结构 | 上下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9ECE |
其它编码 | 五笔:tqti 仓颉:hhoe 郑码:mfok 四角:27909 |
笔顺编码 | 312343533424134 |
笔顺笔画 | ノ一丨ノ丶ノフノノ丶丨丶一ノ丶 |
笔顺名称 | 撇 横 竖 撇 点 撇 横折钩 撇 撇 捺 竖钩 点 提 撇 点 |
1.众多:黎庶。
2.黑色:黎黑。
3.黎族。
基本字义
黎
lí ㄌㄧˊ
众,众多:黎民。黎庶。 古同“黧”,黑色。 古国名。 姓。英语 surname; numerous, many; black
德语 schmutzig, schwarz ,Li (Eig, F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