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宋时为收养救济贫病之人而设置的机构。
⒈ 宋 时为收养救济贫病之人而设置的机构。
引《宋史·徽宗纪》:“﹝ 崇寧 元年八月﹞辛未,置安济坊养民之贫病者,仍令诸郡县并置。”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已而置居养院、安济坊、漏泽园,所费尤大。”
⒈ 宋时收养救济贫病,施医赠药的场所。
引《宋史·卷一九·徽宗本纪一》:「辛未,置安济坊养民之贫病者,仍令诸郡县并置。」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已而置居养院、安济坊、漏泽园,所费尤大。」
“济”字共有2个读音: [jì] [jǐ]
汉字 | 济 |
---|---|
读音 | [jì][jǐ] |
注音 | ㄐㄧˋ|ㄐㄧˇ |
部首 | [氵] 三点水 |
笔画 | 总笔画:9 部外:6 |
异体字 | 濟 済 㴉 ???? ???? ???? ???? ???? ???? ???? ????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繁体字形 | 濟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6D4E |
其它编码 | 五笔:iyjh 仓颉:eykl 郑码:vsnd 四角:30124 |
笔顺编码 | 441413432 |
笔顺笔画 | 丶丶一丶一ノ丶ノ丨 |
笔顺名称 | 点 点 提 点 横 撇 捺 撇 竖 |
[jì]
1.过河;渡:同舟共济。
2.救;救济:接济。缓不济急。
3.(对事情)有益;成:无济于事。假公济私。
[jǐ]1.济水,古水名,发源于今河南,流经山东入渤海。现在黄河下游的河道就是原来的济水的河道。今河南济源,山东济南、济宁、济阳,都从济水得名。
2.姓。
基本字义
济
(濟)
jì ㄐㄧˋ
渡,过河:同舟共济。对困苦的人加以帮助:济世。救济。赈济。周济。接济。补益:无济于事。其它字义
济
(濟)
jǐ ㄐㄧˇ
〔济水〕古水名,源于今中国河南省,流经山东省入渤海。(濟)英语 help, aid, relieve; ferry, cross
德语 übersetzen, einen Fluß überqueren (V),helfen, unterstützen (V),hilfreich, nützlich, von Nutzem (Adj),bedürfnislos, einfach ,Ji (Eig, Fam)
“坊”字共有2个读音: [fāng] [fáng]
汉字 | 坊 |
---|---|
读音 | [fāng][fáng] |
注音 | ㄈㄤ|ㄈㄤˊ |
部首 | [土] 提土旁 |
笔画 | 总笔画:7 部外:4 |
异体字 | 埅 防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574A |
其它编码 | 五笔:fyn|fyt 仓颉:gyhs 郑码:bsy 四角:40127 |
笔顺编码 | 1214153 |
笔顺笔画 | 一丨一丶一フノ |
笔顺名称 | 横 竖 提 点 横 横折钩 撇 |
[fāng]
1.里巷。多用于地名,如锦什坊(在北京)。
2.牌坊:贞节坊。
[fáng]1.小手工业者的工作场所和旧时某些店铺的名称:作坊。油坊。
2.古又同“防”。《礼记·坊记》:“故君子礼以坊德,刑以坊淫。”
基本字义
坊
fāng ㄈㄤˉ
里巷(多用于街巷的名称)。街市,市中店铺:坊间。街坊(邻居)。旧时标榜功德的建筑物:牌坊。节义坊。其它字义
坊
fáng ㄈㄤˊ
小手工业者的工作场所:作坊。古同“防”,防范。英语 neighborhood, urban subpision; (J) priest's residence; (Buddhist) priest; boy
德语 Gasse; Werkstatt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