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母亲。
⒉ 方言。小姐。旧时仆人称主人家未出嫁的女儿。
⒈ 母亲。
引《敦煌变文集·目连缘起变文》:“一两日间,儿子便到,跪拜起居:‘自离左右多时,且喜阿娘万福。’”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十二出:“阿爹阿娘,教我传语,些儿酒米,担来与你。”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娘子》:“然呼母为娘,亦始於 六朝 …… 隋 太子 勇 语 卫王 曰:‘阿娘不与我一好妇,亦是可恨。’阿娘谓母 独孤后 也。”
⒉ 阿孃:母亲。
引梨园戏《陈三五娘》第一场:“李姐,安人准阿娘出门睇灯,只是员外不放心,才叫老姐来与您作伴。”
《隋书·房陵王勇传》:“勇 昔从 南兖州 来,语 卫王 曰:‘阿孃不与我一好妇女,亦是可恨。’”
唐 寒山 《诗》之二四三:“阿爷恶见伊,阿孃嫌不悦。”
金 元好问 《姨母陇西君讳日作》诗之一:“竹马青衫小小郎,阿姨怀袖阿孃香。”
⒈ 称谓。称母亲。
引《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一二出》:「阿爹阿娘,教我传语:些儿酒米,担来与你。」
⒉ 大娘。对年长妇女的敬称。
引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三折》:「这个阿娘我有些面熟也 。」
“阿”字共有2个读音: [ā] [ē]
汉字 | 阿 |
---|---|
读音 | [ā][ē] |
注音 | ㄚ|ㄜ |
部首 | [阝] 双耳刀 |
笔画 | 总笔画:7 部外:5 |
异体字 |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963F |
其它编码 | 五笔:bskg 仓颉:nlmnr 郑码:yaj 四角:71220 |
笔顺编码 | 5212512 |
笔顺笔画 | フ丨一丨フ一丨 |
笔顺名称 | 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 竖 横 竖 横折 横 竖钩 |
[ā]
1.用在排行、小名或姓的前面,有亲昵的意味:阿大。阿宝。阿唐。
2.用在某些亲属名称的前面:阿婆。阿爹。阿哥。
[ē]1.迎合;偏袒:阿附。阿谀。刚直不阿。阿其所好。
2.大的丘陵:崇阿。
3.弯曲的地方:山阿。
4.指山东东阿:阿胶。
5.姓。
基本字义
阿
ā ㄚˉ
◎ 加在称呼上的词头:阿大。阿爷。阿爹。阿罗汉。阿毛。阿婆。阿弟。阿姊。
其它字义
阿
ē ㄜˉ
迎合,偏袒:阿附。阿其所好。阿谀逢迎。凹曲处:山阿。英语
prefix for people's names; used in transliteration
德语 Partik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