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形容体态柔美、苗条。阿,通“婀”。忽,助词。
⒈ 形容体态柔美、苗条。阿,通“婀”。忽,助词。
⒉ 元 杂剧曲牌名,属双调。传自 女真 或 蒙古。
引元 关汉卿 《新水令》套曲:“﹝阿那忽﹞酒劝到根前,只办的推延。桃花去年人面,偏怎生冷落了今年。”
元 王实甫 《丽春堂》第四折:“他将那阿那忽腔儿合唱,越感起我悲伤。”
“阿”字共有2个读音: [ā] [ē]
汉字 | 阿 |
---|---|
读音 | [ā][ē] |
注音 | ㄚ|ㄜ |
部首 | [阝] 双耳刀 |
笔画 | 总笔画:7 部外:5 |
异体字 |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963F |
其它编码 | 五笔:bskg 仓颉:nlmnr 郑码:yaj 四角:71220 |
笔顺编码 | 5212512 |
笔顺笔画 | フ丨一丨フ一丨 |
笔顺名称 | 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 竖 横 竖 横折 横 竖钩 |
[ā]
1.用在排行、小名或姓的前面,有亲昵的意味:阿大。阿宝。阿唐。
2.用在某些亲属名称的前面:阿婆。阿爹。阿哥。
[ē]1.迎合;偏袒:阿附。阿谀。刚直不阿。阿其所好。
2.大的丘陵:崇阿。
3.弯曲的地方:山阿。
4.指山东东阿:阿胶。
5.姓。
基本字义
阿
ā ㄚˉ
◎ 加在称呼上的词头:阿大。阿爷。阿爹。阿罗汉。阿毛。阿婆。阿弟。阿姊。
其它字义
阿
ē ㄜˉ
迎合,偏袒:阿附。阿其所好。阿谀逢迎。凹曲处:山阿。英语
prefix for people's names; used in transliteration
德语 Partikel
“那”字共有4个读音: [nà] [nǎ] [nèi] [nā]
汉字 | 那 |
---|---|
读音 | [nà][nǎ][nèi][nā] |
注音 | ㄋㄚˋ|ㄋㄚˇ|ㄋㄟˋ|ㄋㄚ |
部首 | [阝] 双耳刀 |
笔画 | 总笔画:6 部外:4 |
异体字 | 哪 挪 㖠 郍 ???? ???? ???? ???? ????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90A3 |
其它编码 | 五笔:vfbh|ngbh 仓颉:sqnl 郑码:yby 四角:17527 |
笔顺编码 | 511352 |
笔顺笔画 | フ一一ノフ丨 |
笔顺名称 | 横折钩 横 横 撇 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 竖 |
[nà]
1.代词,那样:就那办吧!。要不了那多。那个人。那个脾气。
2.连词,跟前面“如果”、“若是”等相应,表示申说应有的结果或做出判断:如果敌人不投降,那就消灭他。
[nèi]“那”(nà)和“一”的合音,但指数量时不限于一:那个。那些。那年。那三年。
[nā]姓。
基本字义
那
nà ㄋㄚˋ
◎ 指较远的时间、地方或事物,与“这”相对:那里。那个。那样。那些。那时。那么。
其它字义
那
nǎ ㄋㄚˇ
◎ 同“哪”(一)(中国大陆地区已不用)。
其它字义
那
nèi ㄋㄟˋ
◎ 义同(一),“那”和“一”连读的合音,但指数量时不限于一:那个。那五年。
其它字义
那
nā ㄋㄚˉ
◎ 姓。
英语 that, that one, those
德语 jene(r,s) ,das (da, dort) (Pron),nun, dann, (Interjektion) (Int),Na (Eig, Fam),da, das ,diese, jene ,(Zählwort) (Zähl)
“忽”字共有1个读音: [hū]
汉字 | 忽 |
---|---|
读音 | [hū] |
注音 | ㄏㄨ |
部首 | [心] 心字底 |
笔画 | 总笔画:8 部外:4 |
异体字 | ???? ???? |
字形结构 | 上下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5FFD |
其它编码 | 五笔:qrnu 仓颉:php 郑码:ryow 四角:27332 |
笔顺编码 | 35334544 |
笔顺笔画 | ノフノノ丶フ丶丶 |
笔顺名称 | 撇 横折钩 撇 撇 点 斜钩 点 点 |
1.不注意;不重视:忽略。忽视。疏忽。
2.姓。
3.忽而:天气忽冷忽热。油灯被风吹得忽明忽暗。
4.计量单位名称。a)长度,10忽等于1丝。b)质量或重量,10忽等于1丝。
基本字义
忽
hū ㄏㄨˉ
粗心,不注意:忽视。疏忽。忽略。玩忽职守。迅速,突然:忽而。忽然。忽地。忽高忽低。长度和重量单位(十忽为一丝,十丝为一毫):忽微(极言细微)。微忽其微。英语 suddenly, abruptly; neglect
德语 vernachlässigen, übersehen, ignorieren (V),plötzlich, unvermittelt (Adj),Hu (Eig, F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