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公邑的意思

gōng

公邑


拼音gōng yì
注音ㄍㄨㄥ 一ˋ

词语解释

公邑[ gōng yì ]

⒈  国君的直辖地。指釆邑之外的土地。

引证解释

⒈  国君的直辖地。指釆邑之外的土地。

《周礼·地官·载师》:“以公邑之田任甸地。”
郑玄 注:“公邑,谓六遂餘地,天子使大夫治之。自此以外皆然。”
清 林颐山 《释赋税二》:“依《司马法》,车一乘,甲士三人,卒七十二人为王畿,乡遂与公邑与采地与侯国同制。”

“邑”字共有1个读音: [yì]  

邑

汉字
读音[yì]
注音ㄧˋ
部首[邑]  邑字旁
笔画总笔画:7 部外:0
异体字 ???? ????
字形结构上下结构
统一编码基本区 U+9091
其它编码五笔:kcb 仓颉:rau 郑码:jyia 四角:60717
笔顺编码2515215
笔顺笔画丨フ一フ丨一フ
笔顺名称 竖 横折 横 横折 竖 横 竖弯钩

“邑”字的意思

1.泛指城市:通都大邑。

2.县。

“邑”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yì ㄧˋ

城市,都城:城邑。都邑。旧指县:邑人(同乡的人)。邑庠(明清时称县学)。邑宰。古代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采邑。古同“悒”,愁闷不安。

英语 area, district, city, state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