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在官之士;公家之士。
⒉ 公正之士。
⒊ 武功爵名。战国时秦商鞅变法,制订二十等爵,用以奖励军功,“公士”是其中最低者,仅高于士卒。汉同秦制。后代亦或沿用。
⒋ 复姓。汉有公士不害。见《通志·氏族四》。
⒈ 在官之士;公家之士。
引《仪礼·乡射礼》:“记大夫与,则公士为賔。”
郑玄 注:“公士,在官之士。”
《礼记·玉藻》:“公士摈,则曰寡大夫,寡君之老。大夫有所往,必与公士为宾也。”
孔颖达 疏:“公士摈者,谓正聘之时则用公家之士为摈。”
⒉ 公正之士。
引《荀子·不苟》:“有通士者,有公士者……不下比以闇上,不上同以疾下,分争於中,不以私害之,若是则可谓公士也。”
杨倞 注:“谓於事之中有分争者,不以私害之,则可谓公正之士也。”
⒊ 武功爵名。 战国 时 秦 商鞅 变法,制订二十等爵,用以奖励军功,“公士”是其中最低者,仅高于士卒。 汉 同 秦 制。后代亦或沿用。
引《商君书·境内》:“故爵公士也,就为上造也。”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爵:一级曰公士。”
颜师古 注:“言有爵命,异於士卒,故称公士也。”
《北史·魏纪三》:“秋七月癸丑,以皇太子立,詔赐人为父后者爵一级,为公士;曾为吏属者爵二级,为上造。”
《续资治通鉴·宋太宗端拱元年》:“丙申,赐诸道高年百二十七人爵为公士。”
⒋ 复姓。 汉 有 公士不害。见《通志·氏族四》。
⒈ 秦制爵位名称,用来赏赐有功劳的人。汉代承袭之,北宋也曾采用秦制,赏赐人民爵 位称为「公士」。
⒉ 卿、大夫、士的孩子。
引《礼记·玉藻》:「公士摈,则曰寡大夫,寡君之老。大夫有所往,必与公士为宾也。」
⒊ 公平正直的士人。
引《荀子·不苟》:「分争于中,不以私害之,若是则可谓公士矣。」
德语Gongshi (Eig, Fam)
“士”字共有1个读音: [shì]
汉字 | 士 |
---|---|
读音 | [shì] |
注音 | ㄕˋ |
部首 | [士] 士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3 部外:0 |
异体字 | |
字形结构 | 独体字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58EB |
其它编码 | 五笔:fghg 仓颉:jm 郑码:baa 四角:40100 |
笔顺编码 | 121 |
笔顺笔画 | 一丨一 |
笔顺名称 | 横 竖 横 |
1.古代指未婚的男子。
2.古代介于大夫和庶民之间的阶层。
3.士人:士农工商。
4.军人:士兵。士气。
5.某些国家军人的一级,在尉以下:上士。中士。下士。
6.指某些技术人员:医士。护士。技士。助产士。
7.对人的美称:烈士。勇士。女士。
8.姓。
士
shì ㄕˋ
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士族。士大夫。 旧时指读书人:士子。士民。学士。 未婚的男子,泛指男子:士女。 对人的美称:志士。烈士。女士。 军衔的一级,在尉以下;亦泛指军人;上士。士兵。士卒。士气。 称某些专业人员:医士。护士。 姓。英语 scholar, gentleman; soldier
德语 Geisteswissenschaftler (S),Gelehrte (S),Shi (Eig, Fam),Leibwächter (schwarzer Stein im chinesischen Schach) ,Radikal Nr. 33 = Gelehrter, Intellektueller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