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公衙的意思

gōng

公衙


拼音gōng yá
注音ㄍㄨㄥ 一ㄚˊ

词语解释

公衙[ gōng yá ]

⒈  亦作“公牙”。

⒉  封建时代的衙门。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公牙”。封建时代的衙门。

《旧唐书·舆服志》:“京文官五品已上,六品已下,七品清官,每日入朝,常服絝褶,诸州县长官在公衙,亦准此。”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公牙》:“近代通谓府廷为公衙,公衙即古之公朝也,字本作‘牙’……或云:‘公门外刻木为牙,立子门侧,以象兽牙。军将之行,置牙竿首,悬旗于上。’其义一也。”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近代通谓府庭为公衙,即古之公朝也,字本作‘牙’。 《诗》曰:‘祈父,予王之爪牙。’祈父,司马掌武备,象猛兽以爪牙为卫,故军前大旗谓牙旗……是军中听号令,必至牙旗之下,称与府朝无异。近俗尚武,是以通呼公府为公牙,府门为牙门,字称讹变,转而为衙。”
元 施惠 《幽闺记·图形追捕》:“讼简公衙静,民安士庶称。”

“衙”字共有1个读音: [yá]  

衙

汉字
读音[yá]
注音ㄧㄚˊ
部首[行]  行字旁
笔画总笔画:13 部外:7
异体字
字形结构左中右结构
统一编码基本区 U+8859
其它编码五笔:tgkh|tgks 仓颉:homrn 郑码:oixj 四角:21221
笔顺编码3321251251112
笔顺笔画ノノ丨一丨フ一丨フ一一一丨
笔顺名称 撇 撇 竖 横 竖 横折 横 竖 横折 横 横 横 竖钩

“衙”字的意思

1.衙门:衙役。

2.姓。

“衙”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yá ㄧㄚˊ

旧时官署之称:公衙。衙门。衙参(cān)(官吏到上司衙门,排班参见,禀白公事)。衙役。唐代皇帝前殿:“元和十五年正月……群臣始朝于宣政衙”。排列成行的事物:槐衙。柳衙。

英语 public office; official residence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