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谷蠡王”的省称。
⒈ “谷蠡王”的省称。
引唐 虞世南 《从军行》:“朝摩骨都垒,夜解谷蠡围。”
元 张宪 《咏史·月支王头杯歌》:“穹庐侧坐 呼韩邪,谷蠡抚掌贤王歌。”
⒈ 匈奴藩王的封号。
引《史记·卷一一〇·匈奴传》:「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
“谷”字共有1个读音: [gǔ]
汉字 | 谷 |
---|---|
读音 | [gǔ] |
注音 | ㄍㄨˇ |
部首 | [谷] 谷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7 部外:0 |
异体字 | 噱 穀 ???? 䅽 ???? |
字形结构 | 上下结构 |
繁体字形 | 穀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8C37 |
其它编码 | 五笔:wwkf 仓颉:cor 郑码:ooj 四角:80608 |
笔顺编码 | 3434251 |
笔顺笔画 | ノ丶ノ丶丨フ一 |
笔顺名称 | 撇 点 撇 捺 竖 横折 横 |
[gǔ]
1.两山或两块高地中间的低洼地:峡谷。万丈深谷。
2.谷类作物的总称。也特指粟:五谷。谷草。
3.古代百谷的统称,即农作物的统称。
4.〈方〉稻。也指稻的子实。
[yù]见〔吐谷浑〕
基本字义
谷
(③④穀)
gǔ ㄍㄨˇ
两山间的夹道或流水道,或指两山之间:山谷。河谷。 喻困境:进退维谷(进退两难)。 庄稼和粮食的总称:五谷。百谷。 粟的别称,亦指稻的子实:谷物。谷米。稻谷。 姓。英语
valley, gorge, ravine
德语 Maserung (S),Tal (S),Gu (Eig, Fam),Radikal Nr. 150 = Tal, Schlucht, Getreide, Hirse, (ungeschälter) Reis (S)
“蠡”字共有1个读音: [lǐ]
汉字 | 蠡 |
---|---|
读音 | [lǐ] |
注音 | ㄌㄧˇ |
部首 | [虫] 虫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21 部外:15 |
异体字 | 蠃 䗍 盠 蟸 ???? ???? ???? ???? |
字形结构 | 上下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8821 |
其它编码 | 五笔:xejj 仓颉:volii 郑码:zmii 四角:27136 |
笔顺编码 | 551353334251214251214 |
笔顺笔画 | フフ一ノフノノノ丶丨フ一丨一丶丨フ一丨一丶 |
笔顺名称 | 撇折 横撇/横钩 横 撇 弯钩 撇 撇 撇 捺 竖 横折 横 竖 横 点 竖 横折 横 竖 横 点 |
[lí]
1.瓢。
2.贝壳。
[lǐ]1.用于人名,范蠡,春秋时人。
2.(Lǐ)蠡县,地名,在河北。
基本字义
蠡
lǐ ㄌㄧˇ
◎ 虫蛀木,引申为器物经久磨损要断的样子。
英语 wood-boring insect; bore into wood
德语 Kalebasse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