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馆阁的意思

guǎn

馆阁


拼音guǎn gé
注音ㄍㄨㄢˇ ㄍㄜˊ

繁体館閣

词语解释

馆阁[ guǎn gé ]

⒈  指房屋建筑。

⒉  北宋有昭文馆、史馆、集贤院三馆和秘阁、龙图阁等阁,分掌图书经籍和编修国史等事务,通称“馆阁”。明代将其职掌移归翰林院,故翰林院亦称“馆阁”。清代沿之。

⒊  指典雅庄重。

引证解释

⒈  指房屋建筑。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大统寺》:“馆阁崇宽,屋宇佳丽。”

⒉  北宋 有昭文馆、史馆、集贤院三馆和秘阁、龙图阁等阁,分掌图书经籍和编修国史等事务,通称“馆阁”。 明 代将其职掌移归翰林院,故翰林院亦称“馆阁”。 清 代沿之。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二:“端拱 中,始分三馆,书万餘卷,别为祕阁,命 李至 兼祕书监, 宋泌 兼直阁, 杜镐 兼校理,三馆与祕阁始合为一,故谓之‘馆阁’。”
明 徐渭 《代云南策问》之三:“苟在德学高等,可备凝丞,则另为一科,以储馆阁之养。”
清 查慎行 《陈乾斋乞假省亲》诗:“馆阁清才传子弟, 蓬壶 归路著神仙。”

⒊  指典雅庄重。参见“馆阁气”。

清 钮琇 《觚賸续编·醉隐记》:“﹝ 区大相 ﹞居词垣十五年,所著多馆阁之作。”

国语辞典

馆阁[ guǎn gé ]

⒈  宋朝有史馆、昭文馆、集贤院,称为「三馆」;又有秘阁、龙图及天章等阁,统称为 「馆阁」。

⒉  明、清两代称翰林院为「馆阁」。

“馆”字共有1个读音: [guǎn]  

馆

汉字
读音[guǎn]
注音ㄍㄨㄢˇ
部首[饣]  食字旁
笔画总笔画:11 部外:8
异体字 館 舘
字形结构左右结构
繁体字形
统一编码基本区 U+9986
其它编码五笔:qnpn 仓颉:nvjrr 郑码:oxwy 四角:23777
笔顺编码35544525151
笔顺笔画ノフフ丶丶フ丨フ一フ一
笔顺名称 撇 横撇/横钩 竖提 点 点 横撇/横钩 竖 横折 横 横折 横

“馆”字的意思

1.招待宾客居住的房屋:宾馆。旅馆。

2.一个国家在另一国家办理外交的人员常驻的处所:使馆。领事馆。

3.(馆儿)某些服务性商店的名称:理发馆。照相馆。饭馆儿。

4.收藏、陈列文物或进行文体活动的场所:博物馆。天文馆。文化馆。图书馆。展览馆。体育馆。

5.旧时指塾师教书的地方:坐馆。家馆。

“馆”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館)

guǎn ㄍㄨㄢˇ

招待宾客或旅客食宿的房舍:宾馆。旅馆。馆舍。一个国家在另一个国家外交人员常驻的住所:大使馆。领事馆。某些服务性商店的名称:茶馆。照相馆。一些文化工作场所:报馆。博物馆。文化馆。馆藏。旧时指教学的地方:家馆。蒙馆。坐馆。

英语 public building

德语 Laden, Geschäft, Restaurant (S)​,Sitz einer diplomatischen Vertretung ( z.B. Botschaft, Konsulat etc.)​ (S)​,Stätte für kulturelle Aktivtät ( z.B. Museum, Austellungshalle, Konzethalle, Bibliothek etc. )​ (S)​,Unterkunft für Gäste ( z.B. Hotel, Pension. Gästehaus, etc. )​ (S)

“阁”字共有1个读音: [gé]  

阁

汉字
读音[gé]
注音ㄍㄜˊ
部首[门]  门字旁
笔画总笔画:9 部外:6
异体字
字形结构半包围结构
繁体字形
统一编码基本区 U+9601
其它编码五笔:utkd 仓颉:lsher 郑码:tlrj 四角:37604
笔顺编码425354251
笔顺笔画丶丨フノフ丶丨フ一
笔顺名称 点 竖 横折钩 撇 横撇/横钩 捺 竖 横折 横

“阁”字的意思

1.旧时楼房的一种,一般两层,周围开窗,多建于高处,可凭高远望。

2.女子卧室的旧称:闺阁。出阁(出嫁)。

3.指内阁:组阁。阁员。

4.存放东西的架子:束之高阁。

5.“閤”,另同“”;另音hé,同“合”

“阁”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閣)

gé ㄍㄜˊ

类似楼房的建筑物,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楼阁。滕王阁。阁下(对人的敬称,意谓不敢直指其人,故呼在其阁下的侍从者而告之;现代多用于外交场合)。 特指女子的卧房:闺阁。出阁(出嫁)。 小木头房子:阁子。阁楼。 某些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内阁(简称“阁”)。组阁。入阁。 古同“搁”,停止。

英语 chamber, pavilion; cabinet

德语 Einlegeboden (S)​,Pavillon (S)​,Wandbord, Wandbrett (S)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