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归虚”。
⒈ 亦作“归虚”。传说为海中无底之谷,谓众水汇聚之处。
引《列子·汤问》:“渤海 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
张湛 注:“归墟,或作归塘。”
明 李东阳 《初预郊坛分献得南海》诗:“归虚下有通灵地,广利中含济物功。”
后喻事物的终结、归宿。 清 龚自珍 《上清真人碑书后》:“余平生不喜道书,亦不愿见道士,以其勦用佛书门面语,而归墟只在长生。”
⒈ 古代传说海水归宿汇聚的地方。
引《列子·汤问》:「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
“归”字共有1个读音: [guī]
汉字 | 归 |
---|---|
读音 | [guī] |
注音 | ㄍㄨㄟ |
部首 | [彐] 雪字底 |
笔画 | 总笔画:5 部外:2 |
异体字 | 歸 帰 㱕 䢜 ???? ???? ???? ???? ???? ???? ???? ???? ????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繁体字形 | 歸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5F52 |
其它编码 | 五笔:jvg 仓颉:llsm 郑码:kdxb 四角:27070 |
笔顺编码 | 23511 |
笔顺笔画 | 丨ノフ一一 |
笔顺名称 | 竖 撇 横折 横 横 |
1.返回:归国华侨。无家可归。
2.还给;归还:物归原主。
3.趋向或集中于一个地方:殊途同归。千条河流归大海。把性质相同的问题归为一类。
4.由(谁负责):一切杂事都归这一组管。
5.属于(谁所有):功劳归大家。这些东西归你。
6.用在相同的动词之间,表示动作并未引起相应的结果:批评归批评,奖金一分也没少给。
7.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
8.姓。
归
(歸)
guī ㄍㄨㄟˉ
返回,回到本处:归国。归程。归侨。归宁(回娘家看望父母)。归省(xǐng )(回家探亲)。归真反璞。 还给:归还。物归原主。 趋向,去往:归附。众望所归。 合并,或集中于一类,或集中于一地:归并。归功。归咎。 由,属于:这事归我办。归属。 结局:归宿(sù)。 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九归。 古代称女子出嫁:“之子于归,宣其室家”。 自首。英语 return; return to, revert to
德语 für etw. verantwortlich sein, gehören (V),zurückgehen, zurückreichen, zurückgeben (V),zurückkehren (V),zurücklaufen (V),Gui (Eig, Fam)
“墟”字共有1个读音: [xū]
汉字 | 墟 |
---|---|
读音 | [xū] |
注音 | ㄒㄩ |
部首 | [土] 提土旁 |
笔画 | 总笔画:14 部外:11 |
异体字 | 圩 虚 虛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589F |
其它编码 | 五笔:fhag|fhog 仓颉:gypc 郑码:biku 四角:41112 |
笔顺编码 | 12121531522431 |
笔顺笔画 | 一丨一丨一フノ一フ丨丨丶ノ一 |
笔顺名称 | 横 竖 提 竖 横 横撇/横钩 撇 横 竖弯钩 竖 竖 点 撇 横 |
1.原来许多人家居住过而现在已经荒废了的地方:废墟。
2.村庄:墟里。
3.同“圩(xū)”。
墟
xū ㄒㄩˉ
有人住过而现已荒废的地方:废墟。殷墟。墟里(村落)。丘墟(①废墟,荒地;②坟墓)。 土丘。 毁坏,使成为废墟。 同“圩”。英语 high mound; hilly countryside; waste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