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同辈;同僚。
⒈ 同辈;同僚。
引《三国志·魏志·武帝纪》“遣 刘岱、王忠 击之”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值 娄子伯 为 荆州,遣迎北方客人; 忠 不欲去,因率等仵逆击之,夺其兵,聚合千餘人以归公。”
宋 王安石 《祭程相公琳文》:“时文而文,时武而武,顾我无状,辱公等仵。”
“等”字共有1个读音: [děng]
汉字 | 等 |
---|---|
读音 | [děng] |
注音 | ㄉㄥˇ |
部首 | [竹] 竹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2 部外:6 |
异体字 | 䒭 䓁 ???? ???? ???? ???? |
字形结构 | 上下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7B49 |
其它编码 | 五笔:tffu 仓颉:hgdi 郑码:mbds 四角:88341 |
笔顺编码 | 314314121124 |
笔顺笔画 | ノ一丶ノ一丶一丨一一丨丶 |
笔顺名称 | 撇 横 点 撇 横 点 横 竖 横 横 竖钩 点 |
1.等级:同等。优等。
2.种;类:这等事。此等人。
3.用于等级:二等舱。共分三等。
4.程度或数量上相同:相等。等于。大小不等。
5.同“戥”(děng)。
6.姓。
7.等候;等待:等车。请稍等一会儿。
8.等到:等我写完这封信你再走。
9.表示列举未尽(可以叠用):北京、天津等地。纸张文具等等。
10.列举后煞尾: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等四大河流。
基本字义
等
děng ㄉㄥˇ
古代指顿齐竹简(书)。数量、程度相同,或地位一般高:相等。平等。等于。等同。等值。等量齐观。表示数量或程度的级别:等级。等次。等第。等而下之。特指台阶的级。种,类:这等事。表示同一辈份的多数人:我等。尔等。表示列举未尽,或用于列举煞尾:北京、上海等地。候,待:等候。等待。待到:等我写完。同“戥”。英语 rank, grade; wait; equal; 'etc.'
德语 Klasse, Rang, Grad (S),(auf etwas oder jemanden) warten (V),gleich wie, gleichermaßen, identisch (Adv)
“仵”字共有1个读音: [wǔ]
汉字 | 仵 |
---|---|
读音 | [wǔ] |
注音 | ㄨˇ |
部首 | [亻] 单人旁 |
笔画 | 总笔画:6 部外:4 |
异体字 |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4EF5 |
其它编码 | 五笔:wtfh 仓颉:ooj 郑码:nmed 四角:28240 |
笔顺编码 | 323112 |
笔顺笔画 | ノ丨ノ一一丨 |
笔顺名称 | 撇 竖 撇 横 横 竖 |
〔仵作〕旧时官府中检验命案死尸的人。
基本字义
仵
wǔ ㄨˇ
对等,相匹敌。违背。姓。英语 similar
德语 entgegengesetzt, Gegner (S),Wu (Eig, F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