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拜伏于宫阙下。多指直接向皇帝上书奏事。
⒈ 拜伏于宫阙下。多指直接向皇帝上书奏事。
引唐 独孤及 《为李给事让起复尚书右丞兼御史大夫等第三表》:“臣再以微诚,伏闕请命。”
宋 陆游 《跋临汝志》:“﹝ 欧阳澈 ﹞ 建炎 初伏闕上书,论大臣误国。”
康有为 《东事战败联十八省举人三千人上书》诗:“辽、臺 膴膴割山河,抗章伏闕公车多。”
“伏”字共有1个读音: [fú]
汉字 | 伏 |
---|---|
读音 | [fú] |
注音 | ㄈㄨˊ |
部首 | [亻] 单人旁 |
笔画 | 总笔画:6 部外:4 |
异体字 | ???? ????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4F0F |
其它编码 | 五笔:wdy 仓颉:oik 郑码:ngs 四角:23284 |
笔顺编码 | 321344 |
笔顺笔画 | ノ丨一ノ丶丶 |
笔顺名称 | 撇 竖 横 撇 捺 点 |
1.身体向前靠在物体上;趴:伏案。伏在桌子上。
2.低下去:起伏。此起彼伏。
3.隐藏:潜伏。伏击。昼伏夜出。
4.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伏天:入伏。初伏。三伏天。每伏十天。
5.屈服;低头承认;被迫接受:伏诛。
6.使屈服;降伏:降龙伏虎。
7.姓。
8.伏特的简称。1安的电流通过电阻为1欧的导线时,导线两端的电压是1伏。
基本字义
伏
fú ㄈㄨˊ
趴,脸向下,体前屈:伏卧。伏案读书。低下去:此起彼伏。屈服,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伏法。伏输。伏辩(伏罪的供状,亦作“伏辨”)。使屈服:降伏。降龙伏虎。隐藏:伏兵。埋伏。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伏日。伏旱。伏暑。伏天。姓。英语 crouch, crawl, lie hidden, conceal
德语 unterwerfen (V)
“阙”字共有2个读音: [quē] [què]
汉字 | 阙 |
---|---|
读音 | [quē][què] |
注音 | ㄑㄩㄝ|ㄑㄩㄝˋ |
部首 | [门] 门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3 部外:10 |
异体字 | 闕 ???? |
字形结构 | 半包围结构 |
繁体字形 | 闕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9619 |
其它编码 | 五笔:uubw 仓颉:lstuo 郑码:tlzr 四角:37482 |
笔顺编码 | 4254315233534 |
笔顺笔画 | 丶丨フ丶ノ一フ丨ノノフノ丶 |
笔顺名称 | 点 竖 横折钩 点 撇 横 竖折/竖弯 竖 撇 撇 横撇/横钩 撇 点 |
[quē]
1.过失;疏失:衮职有阙。
2.同“缺”。
[què]1.古代皇宫大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泛指帝王的住所:宫阙。伏阙(跪在宫门前)。
2.神庙、陵墓前竖立的石雕。
3.姓。
基本字义
阙
(闕)
quē ㄑㄩㄝ
古代用作“缺”字。空缺:尚付阙阙。有怀疑的事情暂时不下断语,留待查考:阙疑。过错:阙失。姓。其它字义
阙
(闕)
què ㄑㄩㄝˋ
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宫阙。皇帝居处,借指朝廷:阙下。“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京城,宫殿:“城阙辅三秦”。陵墓前两边的石牌坊:墓阙。英语 watch tower; palace
德语 Mangel, Manko (S),Unzulänglichkeit (S),Que (Eig, Fam),Wachturm über dem Stadttor (S),Fehler (S),Kaiserstadt (S),Palasttor (S),Reichsstadt (S),kaiserlich (Adj),Que (Eig, Fam),Mangel (S),abnehmen (V),fehlen (V),gebraucht wie 缺 ,unzureich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