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伏轼的意思

shì

伏轼


拼音fú shì
注音ㄈㄨˊ ㄕˋ

繁体伏軾

词语解释

伏轼[ fú shì ]

⒈  亦作“伏式”。

⒉  俯身靠在车前的横木上。《庄子·渔父》:“孔子伏轼而叹曰:'甚矣,由之难化也!'”后多用以指乘车。

引证解释

⒈  亦作“伏式”。俯身靠在车前的横木上。

《庄子·渔父》:“孔子 伏軾而嘆曰:‘甚矣, 由 之难化也!’”
后多用以指乘车。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中国白头游敖之士皆积智欲离 齐 秦 之交,伏式结軼西驰者,未有一人言善 齐 者也。”
晋 卢谌 《览古》诗:“奉辞驰出境,伏軾逕入关。”
清 吴伟业 《行路难》诗之九:“伏軾説人主,谈笑称上客。”

国语辞典

伏轼[ fú shì ]

⒈  俯在车前横木上。

《战国策·秦策一》:「伏轼撙衔,横历天下。」
《文选·卢谌·览古诗》:「秦辞驰出境,伏轼迳入关。」

“伏”字共有1个读音: [fú]  

伏

汉字
读音[fú]
注音ㄈㄨˊ
部首[亻]  单人旁
笔画总笔画:6 部外:4
异体字 ???? ????
字形结构左右结构
统一编码基本区 U+4F0F
其它编码五笔:wdy 仓颉:oik 郑码:ngs 四角:23284
笔顺编码321344
笔顺笔画ノ丨一ノ丶丶
笔顺名称 撇 竖 横 撇 捺 点

“伏”字的意思

1.身体向前靠在物体上;趴:伏案。伏在桌子上。

2.低下去:起伏。此起彼伏。

3.隐藏:潜伏。伏击。昼伏夜出。

4.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伏天:入伏。初伏。三伏天。每伏十天。

5.屈服;低头承认;被迫接受:伏诛。

6.使屈服;降伏:降龙伏虎。

7.姓。

8.伏特的简称。1安的电流通过电阻为1欧的导线时,导线两端的电压是1伏。

“伏”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fú ㄈㄨˊ

趴,脸向下,体前屈:伏卧。伏案读书。低下去:此起彼伏。屈服,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伏法。伏输。伏辩(伏罪的供状,亦作“伏辨”)。使屈服:降伏。降龙伏虎。隐藏:伏兵。埋伏。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伏日。伏旱。伏暑。伏天。姓。

英语 crouch, crawl, lie hidden, conceal

德语 unterwerfen (V)

“轼”字共有1个读音: [shì]  

轼

汉字
读音[shì]
注音ㄕˋ
部首[车]  车字旁
笔画总笔画:10 部外:6
异体字
字形结构左右结构
繁体字形
统一编码基本区 U+8F7C
其它编码五笔:laag|laay 仓颉:kqipm 郑码:hehb 四角:43540
笔顺编码1521112154
笔顺笔画一フ丨一一一丨一フ丶
笔顺名称 横 撇折 竖 提 横 横 竖 提 斜钩 点

“轼”字的意思

古代车厢前面用做扶手的横木。

“轼”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軾)

shì ㄕˋ

古代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凭轼。凭轼致敬:“魏文侯过其闾而轼之”。

英语 horizontal wooden bar in front

德语 Reck (S)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