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负剑的意思

jiàn

负剑


拼音fù jiàn
注音ㄈㄨˋ ㄐ一ㄢˋ

繁体負劍

词语解释

负剑[ fù jiàn ]

⒈  谓推剑于背。

⒉  佩剑;持剑。

⒊  抱小孩之状。《礼记·曲礼上》:“负剑辟咡诏之,则掩口而对。”郑玄注:“负谓置之于背,剑谓挟之于旁。”孔颖达疏:“负剑辟咡诏之者,岂但在行须教正,在抱时亦令习也。”后因以指对孩子从小的教习。

⒋  谓伏剑取死。负,通“伏”。

引证解释

⒈  谓推剑于背。。’”

《战国策·燕策三》:“秦王 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 荆軻,断其左股。”
《史记·刺客列传》“王负剑” 唐 司马贞 索隐:“王劭 曰:‘古者带剑上长,拔之不出室,欲王推之於背,令前短易拔,故云“王负剑”

⒉  佩剑;持剑。

《战国策·赵策一》:“君其负剑而御臣以国,舍臣於庙,授吏大夫,臣试计之。”
南朝 陈 徐陵 《梁贞阳侯与王太尉僧辩书》:“况復邦家不造,至此横流,宗社无依,何所逃责,因以提戈负剑,卧泣行号,言念 荆 巫,志雪讎耻。”
《新五代史·吴世家论》:“﹝ 杨行密 ﹞尝使从者 张洪 负剑而侍, 洪 拔剑击 行密,不中。”

⒊  抱小孩之状。

《礼记·曲礼上》:“负剑辟咡詔之,则掩口而对。”
郑玄 注:“负谓置之於背,剑谓挟之於旁。”
孔颖达 疏:“负剑辟咡詔之者,岂但在行须教正,在抱时亦令习也。”
后因以指对孩子从小的教习。 清 钱谦益 《赵景之宫允六十寿序》:“余儿时受先宫保负剑之训,曰:‘孺子如有闻也,必以 赵先生 为师。’”

⒋  谓伏剑取死。负,通“伏”。

《墨子·节葬下》:“是故百姓冬不仞寒,夏不仞暑,作疾病死者,不可胜计也,此其为败男女之交多矣,以此求众,譬犹使人负剑而求其寿也。”
孙诒让 间诂:“负伏通。 《左传·襄三年》:‘ 魏絳 将伏剑。’ 孔 疏云:‘谓仰剑刃,身伏其上而取死也。’”

“负”字共有1个读音: [fù]  

负

汉字
读音[fù]
注音ㄈㄨˋ
部首[贝]  贝字旁
笔画总笔画:6 部外:2
异体字
字形结构上下结构
繁体字形
统一编码基本区 U+8D1F
其它编码五笔:qmu 仓颉:nbo 郑码:rlo 四角:27802
笔顺编码352534
笔顺笔画ノフ丨フノ丶
笔顺名称 撇 横撇/横钩 竖 横折 撇 点

“负”字的意思

1.背(bēi):负荆。负重。

2.担负:负责任。身负重任。

3.依仗;倚靠:负隅。负险固守。

4.遭受:负伤。负屈。

5.享有:久负盛名。

6.亏欠;拖欠:负债。

7.背弃;辜负:负约。忘恩负义。有负重托。

8.失败(跟“胜”相对):胜负。负于客队。

9.属性词。小于零的(跟“正”相对):负数。负号。

10.姓。

“负”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負)

fù ㄈㄨˋ

驮,背(bèi ):负米。负疚。负重。如释重负。负荆请罪。担任:担负。负责。负累(lěi )。负罪。负荷。忍辱负重。身负重任。仗恃,依靠:负隅顽抗。自负(自以为了不起)。遭受:负伤。负屈。具有,享有:久负盛誉。欠(钱):负债。小于零的(数),与“正”相对:负数。指相对的两方面中反的一面,与“正”相对:负电。负极。违背,背弃:负心。负约。忘恩负义。失败,与“胜”相对:不分胜负。

英语 load, burden; carry, bear

德语 übernehmen (V)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