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宋杂剧、金院本的脚色。从参军戏中的苍鹘演变而来。任务是烘托发挥“副净”所制造的笑料。
⒉ 元杂剧中居次要地位的末。
⒊ 宋元南戏和明清传奇演出开场时向观众介绍剧情概要的角色,兼做杂差。
⒈ 宋 杂剧、 金 院本的脚色。从参军戏中的苍鹘演变而来。任务是烘托发挥“副净”所制造的笑料。
引宋 欧阳修 《与梅圣俞书(嘉祐三年)》:“正如杂剧人,上名下韵下来,须勾副末接续尔。”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纪胜·瓦舍众伎》:“杂剧中……副浄色发乔,副末色打浑,又或添一人装孤。”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院本名目》:“一曰副末,古谓之苍鶻。”
⒉ 元 杂剧中居次要地位的末。
引元 无名氏 《碧桃花》楔子:“副末扮 张道南 引浄 兴儿 上。”
⒊ 宋 元 南戏和 明 清 传奇演出开场时向观众介绍剧情概要的角色,兼做杂差。
引明 高明 《琵琶记·副末开场》:“第一齣,副末开场。”
《儒林外史》第十回:“唱完三齣头,副末执着戏单上来点戏。”
⒈ 一种宋元时戏剧的脚色。常与副净出现,专司开场或制造效果。
引《儒林外史·第一〇回》:「唱完三出头,副末执著戏单上来点戏。」
“副”字共有2个读音: [fù] [pì]
汉字 | 副 |
---|---|
读音 | [fù][pì] |
注音 | ㄈㄨˋ|ㄆㄧˋ |
部首 | [刂] 立刀旁 |
笔画 | 总笔画:11 部外:9 |
异体字 | 㨽 㽬 付 疈 福 罷 ???? ???? ????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526F |
其它编码 | 五笔:gklj 仓颉:mwln 郑码:ajkk 四角:12600 |
笔顺编码 | 12512512122 |
笔顺笔画 | 一丨フ一丨フ一丨一丨丨 |
笔顺名称 | 横 竖 横折 横 竖 横折 横 竖 横 竖 竖钩 |
[fù]
1.第二位的,辅助的,区别于“正”、“主”:副职。副手。副官。副使。
2.附带的,次要的:副业。副品。副食。副刊。副歌。副产品。副作用。
3.相配,相称(chèn):名实相副。其实难副。
4.量词(a.一组或一套,如“一副手套”,“全副武装”;b.指态度,如“一副笑脸”)。
[pì]剖开,裂开:“不坼不副”。
基本字义
副
fù ㄈㄨˋ
第二位的,辅助的,区别于“正”、“主”:副职。副手。副官。副使。附带的,次要的:副业。副品。副食。副刊。副歌。副产品。副作用。相配,相称(chèn ):名实相副。其实难副。量词(a.一组或一套,如“一副手套”,“全副武装”;b.指态度,如“一副笑脸”)。其它字义
副
pì ㄆㄧˋ
◎ 剖开,裂开:“不坼不副”。
英语 assist; supplement; assistant
德语 ZEW: Set , Paar (Zähl),ZEW: Set , Paar (Zähl)
“末”字共有1个读音: [mò]
汉字 | 末 |
---|---|
读音 | [mò] |
注音 | ㄇㄛˋ |
部首 | [木] 木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5 部外:1 |
异体字 | ???? |
字形结构 | 独体字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672B |
其它编码 | 五笔:gsi 仓颉:dj 郑码:afvv 四角:50900 |
笔顺编码 | 11234 |
笔顺笔画 | 一一丨ノ丶 |
笔顺名称 | 横 横 竖 撇 捺 |
1.东西的梢;尽头:末梢。秋毫之末。
2.不是根本的、主要的事物(跟“本”相对):本末倒置。舍本逐末。
3.最后;终了;末尾:春末。明末。末班车。上世纪末。
4.末子:锯末。茶叶末儿。把药研成末儿。
5.姓。
6.戏曲角色行当,扮演中年男子,京剧归入老生一类。
基本字义
末
mò ㄇㄛˋ
尖端,梢:末梢。末端。秋毫之末(毫毛尖端)。最后,终了:末了(liǎo )。末尾。末日。末代。穷途末路。非根本的,次要的,差一等的:末业。末技。舍本逐末。碎屑:末子。碎末。传统戏剧角色名,一般扮演中年以上男子:正末。副末。外末。末本(以男角主唱的杂剧)。英语 final, last, end; insignificant
德语 Ende, Finale, abschliessendes Stadium, letzter Teil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