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跌倒;比喻事情不顺利。
英tumble; fall;
⒈ 颠仆,行路颠蹶。
引汉 焦赣 《易林·小过之剥》:“登高斩木,顿躓蹈险。车倾马疲,叔伯嗟嘘。”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壁立招提精舍》诗:“四城有顿躓,三世无极已。”
⒉ 困厄;艰难。
引《三国志·魏志·裴潜传》“秀(裴秀 ), 咸熙 中为尚书僕射”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始 李义 以直道推诚於人,故于时 陈羣 等与之齐好。虽无他材力,而终仕进不顿躓。”
《晋书·杜夷传》:“徵士 杜君 德懋行洁,高尚其志,顷流离道路,闻其顿躓,刺史忝任,不能崇饰有道,而使高操之士有此艰屯。”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韦庄》:“庄 早尝寇乱,间关顿躓,携家来 越中,弟妹散居诸郡。”
⒊ 犹折辱。
引宋 孔平仲 《续世说·直谏》:“魏王 秦 有宠於上,或言三品以上多轻 魏王,上怒,引三品以上作色让之,曰:‘ 隋文 时,三品以下皆为诸王所顿躓,彼岂非天子儿耶?朕但不听诸子纵横耳!闻三品以上皆轻之,我若纵之,岂不能折辱公辈耶?’”
⒈ 行路颠仆。
引《后汉书·卷六〇上·马融传》:「或夷由未殊,颠狈顿踬。」
⒉ 比喻人处境穷困。
引《晋书·卷九一·儒林传·杜夷传》:「顷流离道路,闻其顿踬,刺史忝任,不能崇饰有道,而使高操之士有此艰屯。」
“顿”字共有1个读音: [dùn]
汉字 | 顿 |
---|---|
读音 | [dùn] |
注音 | ㄉㄨㄣˋ |
部首 | [页] 页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0 部外:4 |
异体字 | 頓 ???? ????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繁体字形 | 頓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987F |
其它编码 | 五笔:gbnm 仓颉:pumbo 郑码:hdzg 四角:51782 |
笔顺编码 | 1525132534 |
笔顺笔画 | 一フ丨フ一ノ丨フノ丶 |
笔顺名称 | 横 竖折/竖弯 竖 竖提 横 撇 竖 横折 撇 点 |
[dùn]
1.稍停:他顿了一下,又接着往下说。
2.书法上指用力使笔着纸而暂不移动:一横的两头都要顿一顿。
3.(头)叩地;(脚)跺地:顿首。顿足。
4.处理;安置:整顿。安顿。
5.立刻;忽然:顿然。顿悟。顿生邪念。
6.用于吃饭、斥责、劝说、打骂等行为的次数:一天三顿饭。被他说了一顿。
7.姓。
8.疲乏:困顿。劳顿。
[dú][冒顿]汉族匈奴的一个首领名。
顿
(頓)
dùn ㄉㄨㄣˋ
很短时间的停止:停顿。顿宕。抑扬顿挫。 忽然,立刻,一下子:顿然。顿即。顿悟。茅塞顿开。 叩,跺:顿首再拜。 处理,设置:安顿。整顿。 疲乏:困顿。劳顿。 书法上指运笔用力向下而暂不移动:横的两头都要顿一顿。 次:三顿饭。 同“钝”,不锋利。 姓。英语 pause, stop; bow, kowtow; arrange
德语 ZEW für einmalige Handlungen ohne Wiederholung (Zähl)
“踬”字共有1个读音: [zhì]
汉字 | 踬 |
---|---|
读音 | [zhì] |
注音 | ㄓˋ |
部首 | [足] 足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5 部外:8 |
异体字 | 躓 䠦 ???? ???? ????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繁体字形 | 躓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8E2C |
其它编码 | 五笔:khrm 仓颉:rmhjo 郑码:jiel 四角:62182 |
笔顺编码 | 251212133122534 |
笔顺笔画 | 丨フ一丨一丨一ノノ一丨丨フノ丶 |
笔顺名称 | 竖 横折 横 竖 横 竖 提 撇 撇 横 竖 竖 横折 撇 点 |
1.绊倒:颠踬。
2.事情不顺利;失败:屡试屡踬。
基本字义
踬
(躓)
zhì ㄓˋ
被东西绊倒:颠踬。 事情不顺利,受挫折:踬踣。屡试屡踬。英语 stumble, totter; fail, be frustrated
德语 stolpe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