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事故,差错。
⒈ 事故,差错。
引《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老师的脸面竟还好,只是怎生碰出这等一个岔儿来?”
《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回:“今日之事,虽説是上头制臺的意思,然而统领实在亦是想拿我们的岔儿。”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四章:“咱不找他的麻烦,他还找咱的岔儿吗?”
⒈ 陶瓦的碎片。
例如:「缸岔儿」、「瓦岔儿」。
⒈ 意外发生的错误或变化。也作「岔子」。
引《儿女英雄传·第一三回》:「老师的脸面竟还好,只是怎生碰出这等一个岔儿来?」
“岔”字共有1个读音: [chà]
汉字 | 岔 |
---|---|
读音 | [chà] |
注音 | ㄔㄚˋ |
部首 | [山] 山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7 部外:4 |
异体字 | 叉 岎 |
字形结构 | 上下结构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5C94 |
其它编码 | 五笔:wvmj 仓颉:cshu 郑码:oyll 四角:80772 |
笔顺编码 | 3453252 |
笔顺笔画 | ノ丶フノ丨フ丨 |
笔顺名称 | 撇 捺 横折钩 撇 竖 竖折/竖弯 竖 |
1.山脉分歧的地方,亦指道路、河流分歧的地方:岔道。岔子。大沟小岔。
2.转移话题,未按原来的方向行进而偏到一边:打岔。走岔了。
3.互相让开或调换:把这两个会的时间岔开。
4.方言,嗓音失常:岔调(diào)。
基本字义
岔
chà ㄔㄚˋ
山脉分歧的地方,亦指道路、河流分歧的地方:岔道。岔子。大沟小岔。 转移话题,未按原来的方向行进而偏到一边:打岔。走岔了。 互相让开或调换:把这两个会的时间岔开。 方言,嗓音失常:岔调(diào )。英语 perge, branch off; fork in road
德语 abbiegen (V)
“儿”字共有1个读音: [ér]
汉字 | 儿 |
---|---|
读音 | [ér] |
注音 | ㄦˊ |
部首 | [儿] 儿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2 部外:0 |
异体字 | 人 兒 |
字形结构 | 独体字 |
繁体字形 | 兒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513F |
其它编码 | 五笔:qtn 仓颉:lu 郑码:rd 四角:22010 |
笔顺编码 | 35 |
笔顺笔画 | ノフ |
笔顺名称 | 撇 竖弯钩 |
1.雄性的:儿马。儿狗。
2.后缀(注音作r)。
3.名词后缀,主要有下面几种作用。a)表示小:盆儿、棍儿、窟窿儿、小车儿。b)表示词性变化:吃儿、盖儿、卷(juǎn)儿(动词名词化);亮儿、尖儿、零碎儿(形容词名词化)。c)表示具体事物抽象化:门儿、根儿、油水儿。d)区别不同事物:白面—白面儿(海洛因),老家—老家儿(父母和家中其他长辈)。
4.少数动词的后缀:玩儿。火儿。参看〖儿化〗。“兒”
儿
(兒)
ér ㄦˊ
小孩子:婴儿。儿戏。 年轻的人(多指青年男子):男儿。儿女情。 儿子,男孩子:儿子。生儿育女。 父母对儿女的统称,儿女对父母的自称。 助詞:❶多用作名词后缀。❷用于形容词后。英语 son, child; KangXi radical 10
德语 Sohn ,silbenloses Diminutiv-Suffix (das "e" wird nicht gesprochen)